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不啻微芒 造炬成阳
陈欢超向残障人士详细讲解手工花灯的加工步骤

  □ 记者 张璐 文/图
  手工花灯因其唯美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备受群众欢迎。春节期间,西安大悦城“掌灯记”售卖的手工花灯,不仅美观大方,还承载着一份浓浓温情。
  “除了送水、保洁等,智障人士是否也能胜任手工加工工作?”带着好奇和希冀,2023年6月,省传统文化慈善志愿者联盟秘书长闫敏毅首次走进西安市莲湖区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
  通过闫敏毅的牵线搭桥,西安大悦城“掌灯记”店主林洁将部分手工花灯的组装工作交给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的残障人士。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林洁说,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既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信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提升技能的平台。
  “尽管加工一根手提灯杆的报酬仅有4分钱,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29名残障人士就共同完成了超过2万根手提灯杆的加工。”西安市莲湖区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执行主任冯文华告诉记者,接下这份工作,并非是为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增强社交能力。
  为帮助残障人士提高集中注意力、促进职业康复,工作站的日常活动包括社交训练和手工训练。每日晨会后,残障人士可以自由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无论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公园进行社交训练,还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手工训练。
  “我想做漂亮的花灯。”20岁的崔芃瑞在老师陈欢超指导下,将制作花灯的材料串连、拼接、绑定……花灯制作的步骤并不复杂,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了他的耐心和动手能力,也让他感受到了成功与自豪。
  “残障人士缺乏自主意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职业康复的方式。”陈欢超说,许多人误以为串珠子等手工活比较简单,但实际上这类工作非常适合残障人士的初期训练,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并在辨认颜色、数量、长短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已经帮助超过3000名残障人士,其中80余人成功就业,目前有30余人在岗。
  成功就业的标准如何界定?慧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参考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标准,即在岗工作3个月以上即视为成功就业。
  “由于残障人士认知差异,他们常常需要‘回炉重造’,往往是工作能力完全达标,却因为性格缺陷‘返厂维修’。”冯文华坦言,面对这些挑战,工作站通常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实施精准“维修改造”。
  “这次手工花灯的合作圆满收官。新年过后,还有一批面塑玩偶需要进行‘点睛’仪式,我们打算让他们来完成。”2月25日,闫敏毅拨通冯文华的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璀璨灯海,映照出缤纷的色彩,传递出浓浓的节庆气氛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手工花灯,每件作品不仅代表了残障人士的努力和自尊,也映射出社会对他们的包容和支持,更多爱心人士的不懈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