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文旅强劲复苏 西安如何当好“优等生”?
——来自西安市政协委员的建言之声
  □ 记者 白瑶 实习记者 冯倩楠
  今年开年,在“尔滨”爆火的带动下,全国文旅开始了各种“卷活”,西安文旅也不例外,金甲骑士变装、大雪后西安变长安等视频成功圈粉不少游客……近些年,西安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在紧追潮流之风的同时,如何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向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峰“冲锋”,是西安文旅的一道现实考题。
  在刚刚闭幕的西安市两会上,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委员们纷纷把脉支招。
  借助数字技术,西安不断拓展文旅新业态,如西安城墙打造了“无人机+VR沉浸式”体验,为游客带来“空中览古城”的新奇体验;大唐芙蓉园推出沉浸式演艺项目,让数字化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是拓展文旅融合空间、加快文旅产业供应链和生态链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路径与必然趋势。”长期致力于文旅研究的崔琰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文旅产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完善数字文旅产业顶层规划设计,出台具有操作性的金融财税、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强化数字文旅市场监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一批数字文旅人才,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必须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拥抱数字化技术,才能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市场多元化需求。”作为文化科技公司负责人,杜琳委员建议,应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线上平台与线下体验相结合,实现游览前线上种草、景点漫游,游览中全息讲解、元空间导览、元空间寻宝,游览后获取数字文创、元空间拍摄打卡、分享传播,为游客提供全链条、互动式的文旅服务,并将元宇宙元素融入景区体验中,让游客在虚拟空间中参观古代建筑、观看历史场景、观赏乐舞表演,进一步丰富文旅体验。
  “还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利用线上线下、沉浸体验与消费黏性联动等文商旅多元联动机制,打造以二销收益、广告收益、衍生收益和其他业态收益为主的全新文旅商业模式。”杜琳说。
  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量子晨商区、大华1935……在西安,一批工业遗产转型为文化园区,它们不仅见证了工业发展与城市变迁,还被重新赋予了旅游价值。
  “西安应在工业旅游上细致研究,在提高发展意识、丰富特色承载、做足商业闭环上下功夫。”王小玲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应统筹全市范围的工业旅游资源,注册独立公司进行工业旅游资源品牌一体化和专业化运营,将工业旅游纳入全市文旅营销宣传体系。应保护利用传统企业老厂房、老设备等工业遗存,打造一批可供参观学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探索开发“工业+文旅”新业态,形成旅游产业链,兴建工业博物馆,为群众带来崭新的文旅科普体验,进一步激活西安文旅活力。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在经过多年的改造提升后,城中村还留下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姚雄博委员走访后发现,目前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对城中村文化的挖掘较少。
  “城中村既是经济载体,也是城市发展印记和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理当成为城市文旅产业的重要内容。”姚雄博建议,针对不同城中村的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挖掘典型案例,展示其独特文化魅力,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保留时代印记的同时,打造专属于村史馆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展示城市文化活力,让村史馆成为游客观光旅游新的打卡点,为西安文旅产业增色、为城市发展添彩。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挖掘农村生态、农业、文化等优势,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农旅产业还存在规划统筹不够、政策引导不强、个性特色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沙清华委员认为,应编制农文旅发展规划,明确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和主要任务,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农旅产业,并围绕“慢生活、家服务”等元素,评选一批高品质农文旅项目,形成类型多样、特色各异、档次互补的农旅发展格局。
  沙清华建议,吸引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企业运营农文旅大项目,依托西安市不同区县的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文旅产品,建立智慧旅游体系,对农文旅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基于此制定更为精准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多次前来旅游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