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让陕西高质量发展“绿意更浓”
1月26日,任远、乔志博、谢慧莹三位委员做客“委员访谈室”,围绕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首席记者 李荣 文/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品质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容。1月26日,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任远、乔志博、谢慧莹做客“委员访谈室”,围绕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任远:让环保理念贯穿科技创新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省政协委员、西安君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远说,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一名企业科技工作者,任远表示,要积极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立足本职工作,在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方面更要注重环保和提高企业“双碳”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如何把现有的绿色低碳科技真正转化落地?任远表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企业促进成果转化中,要从源头上采取低碳、绿色、节能等环保技术。在生产、运用等容易产生污染的环节,要采用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技术,以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需要利用数字经济提高企业“双碳”管理水平。任远表示,要将低碳数字科技前沿技术转化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大数字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落地和推广力度。
   乔志博:精准环境保护策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禀赋因素影响,我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关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污染防治工作要从减排上下功夫。”省政协委员、陕西至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志博说,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与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做到协同共进,关键是要看选择怎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采取怎样的环境保护策略。
  乔志博以兴平市举例说,近年来,兴平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布局,不断推进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管控体系建设、城市垃圾焚烧与污泥资源化处置等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谋划重点项目,坚持引进高水平科技支撑力量,以科技助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绿色转型。
  2023年,兴平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在全省46个区县中排名首位,渭河兴平段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地表水无劣V类水体。兴平市环境质量的大幅改善,不仅提升了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品质,也为兴平市产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兴平市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很好地体现了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作用,值得在全省推广。”乔志博说。
  针对大气污染监测,乔志博表示,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天地空一体化”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强化污染源监测,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谢慧莹:让好环境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西安浐河灞河曾面临垃圾、沙坑、污水三大生态灾害。十多年来,为修复生态系统,浐灞生态区实施了截污、筑堤、建坝、增绿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让浐灞河流域恢复了自然再生能力。
  省政协委员、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谢慧莹说,目前,浐灞生态区已累计建成水域面积1.8万亩、绿地面积2200万平方米;浐灞河水质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数逐年攀升,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的标准。
  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谢慧莹认为,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大力推广“零碳、低碳、超低能耗”项目,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大力建设“零碳充电站”,推广绿色节能建筑,陆续建成以天然气、污水余热、中深层地热能为主的清洁供热体系、以新能源电动车综合利用为主的绿色交通体系和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补充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实现了多种能源互补、协同供应、集成优化、梯级利用。
  如何让绿色低碳从一种理念变成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谢慧莹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就要平衡好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好生态、好水源、好空气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