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激发人才活力 让科技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 记者 闫智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省有74位两院院士、210余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明显,每年全国科技奖项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拔地而起”,不断发挥人才主力军作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力推动成果落地转化、企业培育孵化、创新驱动强化、科创服务优化、区域协同深化,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见效成势。
  “秦创原作为我省创新驱动总平台和总源头,有力推动了我省科技创新发展。但是,在发挥领军人才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北京说。
  去年,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先后到四川省、河南省及西安市、西咸新区等地开展考察调研,深入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详细了解我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服务管理及保障方面的举措,并在11月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聚焦我省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在此基础上,今年省两会,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集体提案《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助推秦创原建设的建议》。
  省政协教科委在提案中提出,我省发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用不足,科技成果挖掘利用不够,金融资本支持人才创新活动力度不强,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审和人才评价通道不畅。省政协教科委建议,持续完善秦创原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化改革,让科研人员享受政策红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服务保障,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今年11月,我省印发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省级政策包》中提出,要实施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采取“用人单位保障薪酬+项目配套补贴”方式,按照单位保障和项目补贴1:1的比例,财政经费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0万元资助。要支持以“校招共用”方式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优秀青年工程技术人才项目入选专家,省财政给予60万元的生活资助和不超过1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截至今年10月,我省采取‘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41名。”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近年来,我省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建设,全面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推行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窗联办”,试点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许可。
  “我省着力打造青年人才聚集高地,2022年,全省首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建成。”11月28日,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省共有博士后科研平台407个,年均进站博士后1100人,平均年龄31岁。
  博士后已成为我省科技领军人才的战略储备库、创新团队的骨干力量、青年科技人才的中坚群体。
  此外,省人社厅以“三项改革”为牵引,创新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在工程系列中增设技术转移转化职称专业,明确了“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畅通申报通道,主动靠前服务。
  省人社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有417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专业职称资格,有效解决了科研成果“没人转、谁来转”的问题。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为给更多领军人才发展提供通道,我省每年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新星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自主选题;每年推选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破解我省重点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我省正在拓展“三秦优才卡”服务事项,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出行旅游、住房需求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支持有条件的区域试点高端人才税收补贴。
  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制定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建好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拓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持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不断挖掘我省富集科教资源,支持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