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亟待加强管理
委员建议尽快出台行业标准促进健康发展
  □ 记者 李彦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对心理健康知识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师悄然走进公众视野。
  “零基础入学,不限专业,挑战高年薪”“轻松兼职,月入数万”“低门槛、好就业、需求量大”……在网页输入“心理咨询师”,随即会弹出多个培训机构的招生信息。记者了解到,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已不再开考,但心理咨询师培训乱象却愈演愈烈。
  低门槛高收入存在“猫腻”
  家住西安市朱雀门附近的彭女士是一位全职陪读妈妈,只有成人大专学历的她在被“低门槛高收入”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广告吸引的同时,也深感疑惑。
  彭女士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宣传广告上赫然写着“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按时计薪 轻松就业 时间灵活”,并有“心理咨询证书只考两门,都是选择题,满分100分,60分通过”的宣传语。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家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一名崔姓老师表示,培训课有面授班和线上班两种,收费标准从3000元至6000元不等,费用包含报名费、课程费和考试费,3至4个月就可以拿到证书。当问及持证是否可以介绍服务对象时,对方避而不答,一味催促记者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表示后期会有专人联系介绍详细情况。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心理咨询机构收费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作为非准入类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合格证被一些机构包装成“从业资格证”,并声称可以持证上岗。部分培训机构以“就业好”“高年薪”为噱头,借此吸引学员。
  一位在业界工作多年的心理咨询师表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能科学精准地为求助者提供专业化服务,仅凭一张证书想在业内寻找一份高薪工作显然不现实。加之目前就业形势不乐观,以及受人们观念等因素影响,现实中很难满足大量咨询师对就业需求,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他也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心理咨询师职业准入、专业培养等硬性标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是心理职业准入门槛的关闭。”11月28日,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吴凤琳说,全省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相对滞后,发展环境亟需改善。
  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与省、市工商部门联合调查显示,目前,我省注册心理咨询机构400余个(未注册的心理工作室未计入),从业人员1万余人,普遍存在新入行机构生存困难、供需倒挂等问题。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设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要职责包括推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等,旨在推动行业尽快走向规范。
  据了解,目前,心理咨询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执业资质和服务规范等。早在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网站发布的《心理咨询基础项目合作机构管理细则》显示,合作机构在进行招生和宣传过程中,应当保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实介绍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政策,不得混同于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或认证等;不得向学员作出不符合条件可以报名考试、考试包过等违规承诺。
  提高培训机构准入门槛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表示,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应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心理咨询人才,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经验、技能水平、工作经历等进行全方位评估。要加强监管,严格授权培训资质,取缔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对于虚假浮夸宣传或诈骗机构等予以惩罚和打击,切实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建设。
  “应建立健全心理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提高培训机构准入门槛,制定培训标准。建立培训机构定期评估和认证制度,公开评估结果,为公众选择合格培训机构提供依据,从源头上切断不良培训机构的‘生产链’。”省政协委员、西安梁家滩国际学校校长刘莉表示,心理咨询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终身职业伦理监管?刘莉表示,应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监督心理咨询师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确保不对求助者造成“二次伤害”。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行业协作平台,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促进信息共享,推动行业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