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农业:驱动未来的“绿色力量”

字数:1,623 2023年11月13日 要闻
  □ 记者 赵婧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稳产保供。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也是农业生产观念的一次大革新。陕西如何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位涉农省政协委员。
  加快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
  “现代化大农业概念综合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突破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固有认识,可称之为‘跳出农业看农业’。”省政协常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认为,“现代化”包括科技、机械装备、管理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大农业”内涵也从传统农业生产延伸到大食物观、大产业体系、大规模、高效率、国际化五个方面。
  “推进现代化大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在罗军看来,大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林草业、畜牧业和渔业,还包括产前的技术研发、品种繁育与推广、水利工程建设、农机生产与销售、农资储备与供应,以及产后的烘干、储藏、运输、加工、营销与进出口贸易等,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虽然是大农业概念里的一部分,但并不提倡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要结合我省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罗军强调。
  罗军表示,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下功夫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以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水利、智慧牧业、智慧装备等为核心的“智慧农业专业集群”,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科技人才。依托未来农业研究院,加快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围绕粮食安全、动植物育种、节水农业、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西北地区乃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供“西农”方案。
  筑牢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根基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认为,陕西南北地域狭长,纵跨三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自然区,要根据不同的自然禀赋规划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连片耕地面积大的地区,适合发展现代化大规模农业;其他地区则要发挥区域优势,集中发展现代化特色大产业。”
  冯永忠建议,我省要加大对沙化地、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聚力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2个500亿级产业链,以及猕猴桃300亿级产业链,以农产品智慧化、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
  冯永忠介绍,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来,已对陕西、甘肃、青海等七省区超4.7万个乡村进行了调研,搭建起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基础信息平台;对我省武功、淳化、富平、城固等作了县域整体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在后续的乡村产业发展中,把现代化大农业理念、思路融入到规划中,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等方面筑牢发展根基。”冯永忠表示。
  龙头企业要当好发展排头兵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育种专家,省政协委员、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雨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一些地区的耕地面积普遍“小而散”,无法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但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们选育的良科203、2128、2103三个新品种,刚刚通过了国家级审定。”宋雨说,其中,良科203具有矮、早、密的特点,能大幅提高玉米亩产量。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要以优质、高效为导向,而农业企业要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宋雨表示,农业企业应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产业链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的推广、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和产业融合发展;龙头企业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利用经验、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帮助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新型产品、拓宽销售路径,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