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触摸汉唐文化 浇灌融合之花
——2023两岸融合发展交流营陕西汉唐文化分营活动侧记
营员们向老师请教农民画技巧 记者 唐冰 摄

  □ 记者 唐冰
  赫赫宗周、巍巍秦汉、泱泱盛唐……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给陕西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10月24日至28日,来自全国各地6所高校的台湾青年学子,以及来自福建等地的台盟盟员齐聚陕西,开展了以汉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交流研习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引领台湾同胞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共同在中华文脉传承和民族历史纵深中,洞见古代中国,理解现代中国,思考未来中国,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共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营仪式上,台盟中央联络部部长张骏向大家寄予热切期盼。
  触摸看得见的历史
  一朝步入西安,一日读懂千年。
  走进碑林,读一读刻刀雕琢的传统文化经典;行至书院门,看一看相融共生的历史文物与现代空间;登上明城墙,吹一吹自远古而来的和煦秋风……开营首日,营员们漫步西安街头,不用刻意寻找,历史便翩跹而来。
  “有幸在大学期间学过一学期书法课,从墨香到纸张的摩擦,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芳香,那是书法的魅力,在碑林真正见到老师上课时讲过的碑帖时,内心颇有感触,书帖的飘逸之感沉淀着石板的冰冷融入了时光。”南昌大学学生钟心怡说。
  漫步碑林,看着古人曾用心书写的每一篇华章,听着导游精彩细致的讲解,同样来自南昌大学的林子馨不禁感慨:“当我直面这些书法碑文时,不禁想着古人是以何种心情写下这些故事,当这些石碑经过几千年以后,能否带给后人与自己相同的感触。讲解老师说文字是最古老且最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我希望我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感受数不尽的文化
  “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当记者抛出问题,营员们几乎给出一致的答案:兵马俑。“千人千面”的秦陶兵俑神情坚定而又沉静,塑造艺术之高超令大家频频感叹秦人祖先的智慧、果敢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参观兵马俑期间,尽管人流量较大,营员们还是努力来到观赏区最前方,近距离感受当年秦军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威,用手中相机定格这一难忘瞬间。
  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唐长安城,留下千古绝唱《长恨歌》。如今,骊山脚下,每当暮色四合,人声渐稀,一场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爱情史诗《长恨歌》便拉开帷幕。
  “真山真水真历史”,随着剧情发展,配合高科技声光及特效的演绎,营员们追随剧情发展,渐次感受气势磅礴的“开元盛世”,触摸千年前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频频赞叹“太惊艳了!”
  南依圭峰山,北望西安城。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眼前高台筑阁,次第错落,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建筑序列,呈现出磅礴的汉唐风格。参观期间,营员们认真聆听讲解,真切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文脉的时代价值。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赏秦岭,太震撼了!亲见亲闻,才懂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还没离开西安,南昌大学学生程婕熙就已经在酝酿下次来西安的计划了,“以后如果继续读研究生,我会考虑来西安,每个周末也穿着汉服来一场CityWalk。”
  “做两岸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
  5天时间里,大家徜徉在西安不夜的街头,追忆盛唐繁华的长安城;踏入袁家村的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小巷,品尝特色陕西美食;走进鄠邑区农民画博物馆,欣赏黄土地上绽放的艺术之花……虽舟车劳顿,但收获满满,而这一切,都被漳州锐度视觉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鹤立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布到各视频平台。
  “以前只是从朋友口中知道西安,这次来到西安,才算真真正正初步认识西安,这一路上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很愉快,这些视频我每天也会传给岛内的朋友,让他们更多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陕西。”蔡鹤立说。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史习君表示,“这次文化交流之旅,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视和骄傲自己的文化和国家。”
  据悉,今年是省台盟第七次承办以汉唐文化为主题的研习交流活动。此次交流营虽已结束,但两岸文化交流不会停歇。临近告别,交流营的微信群里更加热闹,除了一声声的“感谢”,营员们还不约而同留下了这样的话语——“期待两岸青年有更多机会相互了解,共话情谊、深化友谊、增进认同,积极参与到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中,努力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