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优”无止境
——省政协“提升干部作风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侧记
  □ 记者 张涵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0月31日,省政协召开“提升干部作风能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与会人员聚焦这项全省重点工作汇聚一堂、同题共答。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出台《陕西省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上线“陕企通”平台,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行动和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务实举措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我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市场主体的期望和经济发达省份的做法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永明在会上表示,当前,陕西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中还存在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信息数据共享不到位、政务服务效能不够、执法监管效率较低、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欠缺、干部作风能力不匹配等问题。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座’。”结合省工商联“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结果,省工商联秘书长王彩凤说,“企业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的情况”满意度较低,部分企业认为此项政策不适用或不清楚,反映出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有待完善。
  王彩凤建议,坚持开门问策,充分吸纳企业、企业家意见建议;深入企业一线,掌握问题处理现状和进度;积极开展政策解读,为企业了解政策、读懂政策、使用政策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畅通企业家沟通机制,让反馈、处理、评价等环节形成有效闭环,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省政协常委、省民进秘书长屈三成对此持有同感。他建议,拓展政策宣传渠道,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传达政策信息,发挥企业协会传播作用;及时在政府官方网站更新政策信息,并提供在线申请服务;鼓励企业提供政策反馈,政府应根据需要进行政策调整。
  “数字‘壁垒’‘孤岛’问题突出,‘一网通办’的信息化支持不足。”省政协常委、省民建秘书长宋杨建议,借鉴“一张网”建设思路和数字政府建设经验,狠抓数据“聚通用”,加快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平台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壁垒”。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79个法律服务团先后为638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了“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127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2.4万余人次,出具体检报告7350余份,企业依法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省政协委员、商洛市政协副主席李继武认为,要织密司法保护“防护网”,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竞标、强揽工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畅通涉企案件诉讼通道,落实破产基金制度,创新破产案件办理模式,持续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一个地方干部作风怎么样,从营商环境这个“晴雨表”就可窥见一斑。
  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区第一楼宇党委书记杨鹏辉认为,干部应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贴近企业、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服务企业,不折不扣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要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变“等企业上门”为“主动走进企业”。要聚焦干部作风改进等重点工作,对涉企部门干部服务企业绩效逐项晾晒、逐一分析。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亲”“清”一个都不能少。西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李健彪建议,建立长效化的协商会商机制,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真实掌握营商环境情况,精准了解企业政策需求和利益关切。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清“安全区”,鼓励干部大胆服务企业,与企业家正常交往,俯下身子服务好民营及小微企业。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商关系。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营商环境优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曹栋建议,应引导投资机构投早、投小,鼓励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路演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
  话筒在传递,共识在凝聚。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会,大家聚“点”而议、据“实”建言,有关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认真倾听记录,积极“抢麦”作答。
  “问题说得准,建议有操作性。”省发展改革委营商办二级调研员赵西民表示,作为陕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牵头部门,省营商办将认真吸纳大家的建议,更好满足企业所需。
  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表示,将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平台的协调性,根据企业市场主体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梳理法律法规中的制约条款,落实落细“三项机制”,激发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