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委员建议酿好秦岭中蜂“致富蜜”
省农业农村厅:已落实100万元专项资金
  □ 记者 张涵博
  孟秋时节,秦岭山区青山如黛、绿水长流。
  如画的美景中,安康市宁陕县蜂情谷现代农业园区里一片繁忙景象。园区负责人周世红介绍,当前是秋季中华蜜蜂繁殖的关键时期,秋繁好不好,关乎蜂群能否安全过冬,还影响来年蜂群的春繁。
  “我们园区依托优质的山林资源和地域优势,以中华蜜蜂养殖基地为中心,为蜂产业链提供上游生产基地和下游销售源产地展示。”周世红说,园区目前已实现年销售收入800万元、净利润165万元。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俗名土蜂。秦岭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中三季有花,非常适合中蜂养殖。秦岭中蜂具有个体大、群势强、抗寒耐热、产蜜量高等优点,所产蜂蜜蜜汁浓稠、香味浓郁、营养丰富,蜂蜡色泽白、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我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推进”的思路,聚集产业要素,延伸产业链条,蜂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中蜂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蜜蜂存栏130万群,蜂蜜产量1.2万吨左右,蜂产品加工企业30多家。
  记者在西安走访了几家超市,发现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蜂产品有瓶装蜜、袋装蜜、蜂蜜酒、益生菌蜂蜜粉、蜂蜜柚子茶、蜂蜜口腔喷雾、蜂蜜芥末酱等,而我省蜂产品仍以瓶装蜜为主,还有少量袋装蜜、蜂蜜水等产品。
  周世红认为,当前我省蜂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主要原因是缺乏深加工技术。“此外,很有必要进行市场推广,帮助秦岭中蜂产品‘走出去’。”
  如何发展壮大秦岭中蜂产业?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陕西东昌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启明提交了《关于支持秦岭中蜂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为我省“甜蜜事业”的发展鼓与呼。
  谈起这份提案的由来,周启明坦言,线索源于身边老友的亲身经历。
  “我的朋友多年来一直从事蜂产品加工行业,公司的产品有槐花蜜、蜂胶、蜂蜜饮料等,还向欧美日韩等地供应原料。虽然产品质量很好,但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却不高。”周启明认为,这也是目前秦岭中蜂产业的困境——没有全产业链标准化,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价值不高。此外,养殖技术不全面、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建立起强大的销售网络,这些因素也制约了秦岭中蜂产业的发展。
  周启明建议,对中蜂产业列出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研发生产、品牌市场优势,与当地蜜源、养殖优势结合起来,带动陕西秦岭中蜂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协会专业和桥梁组织作用,在技术服务、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养蜂大户培育、标准制定、绿色和地理标志认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对秦岭中蜂产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打造国内外蜂产品驰名品牌。
  提案交办后,受到办理单位的高度重视。省商务厅表示,将把蜂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作为农产品流通中宣传及销售的重点,在今年举办的陕南3市产销对接中,加大对蜂产品的宣传力度,主动引导全国采购商、大型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与中蜂养殖企业对接,鼓励各市(区)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支持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开拓国内外市场。
  省农业农村厅在答复函中表示,将对标国内蜂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全产业链或细分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今年拟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加大对本土蜂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开展精深加工,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秦岭中蜂对中囊病等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省农业农村厅将发挥杨凌示范区科研技术优势,统筹实施全省畜牧兽医关键技术研发攻关项目,把蜂病防治纳入支持范围,支持高校技术团队针对严重危害蜂业生产安全的疾病开展技术攻关,组装集成蜂病综合防治技术。
  “按照提案答复函内容,今年我们已经向宝鸡市陈仓区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扶优扶强我省中蜂产业。”9月5日,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提案落实的最新进展。他说,接下来,将由县区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将资金细化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把陕西秦岭中蜂打造成全国蜂产品行业和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产业,使其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科学产业发展之路。”得知自己的提案得到落实,欣喜之余,周启明总结了自己的提案心得,“提案作用的发挥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能立竿见影固然好,而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引起各部门长期、持续的采纳重视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