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创办“四新”工作室 打造建功“大舞台”
— —兴平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综述
  □ 记者 韩永国
  有场所、有牌子、有经费、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去年以来,兴平市政协着力打造“四新”委员工作室,把11个委员工作室建成了学习交流、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让全市233名委员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助力政协工作热起来。
  打造提升素质“新园地”
  走进300平方米的兴平市政协槐里委员工作室,8000余册纸质图书和一台存有8万册电子图书的阅读机,让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
  “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每月最少开展一次集体读书学习活动。委员们通过读书学习增长智慧、增强履职本领。”槐里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李参顿说。
  “对我来说,读书和履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一年多来,我提交了3件提案。”高军鹏委员说。
  兴平市政协主席庞联昌说:“要着力打造‘书香政协’,寓读书于委员履职全过程。始终将读书学习作为视察考察、专题调研等履职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前置环节,引导委员把读书收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果,真正让书香落到笔头变成资政‘金点子’,落在心头化为履职‘新动力’。”
  打造协商履职“新平台”
  兴平市政协把委员工作室作为打通联系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平台载体,不断强化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探索深化“三联系”实践工作机制,依托委员工作室,坚持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把4位党组成员、81名党员委员、148名党外委员和广大界别群众分层次联系起来,实行“一月一联系、一季一走访”。
  兴平市政协深入开展“三进一请”活动,组织引导各界别委员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邀请界别群众到委员工作室座谈交流,收集第一手社情民意信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政协探索开展委员“轮值”活动,针对委员本职工作较为繁忙的现状,让委员根据空档时间不定期在工作室值班,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和特长,为群众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收集第一手社情民意信息。
  “经过不断努力,我们进一步在思想上融入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履职上造福群众。”符丽娜委员说,“让群众真切感到委员就在身边、政协离自己很近,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去年以来,11个委员工作室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8条、意见建议110条,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800余人次。
  打造实践“秦商量”“新端口”
  委员工作室的成立、实践“秦商量”“新端口”的搭建,让群众有了说事的地方,群众身边的协商味道越来越浓。
  “你看我们门前的这条路修得多好。修建初期,工队和群众发生分歧,就是咱工作室把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有意见的群众叫到一块儿才解决的问题。”农业农村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张升长说起了履职故事。
  兴平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纽带作用,把省政协“秦商量”线上平台引到线下,引导界别委员与各界群众在工作室开展“面对面”交流协商,让“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协商机制以最短时间、最佳方式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一大批事关城市更新、物业管理、科研投入的问题得到解决,使“秦商量”变成“正商量”、让“微协商”彰显“大作为”。
  此外,市政协全力做好“数字政协”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委员履职提案“码”上征题、“码”上建议、“码”上协商,紧扣改善民生民计、优化基层治理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打造转变作风“新赛道”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着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着政协职能作用的发挥。
  兴平市政协坚持把履职尽责作为评价委员的最大标尺,以委员工作室为单位开展“四个一、比作为”活动,要求每位委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读书体会、参加一次调研、提交一件提案、办成一件实事,彰显“一线”作为、争创一流业绩。
  市政协制定完善委员工作室考核办法,把委员和工作室日常调研视察、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活动组织推动等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体系,进行“晒比评”,以正向激励营造“比作为、找差距、赶先进”的浓厚工作氛围,推动委员智慧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一线”作为进一步彰显。
  在今后工作中,兴平市政协将按照“三个年”活动要求,继续用伟大思想武装头脑,通过机制创新引领精神提振、素质提升、作风转变,在兴平经济社会发展中,围绕中心弹好“协奏曲”、服务大局唱好“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