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让体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修课”
——委员为大力发展体育教育支招
  □ 记者 殷博华
  体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对于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青少年在读书之余,必须要注重体育锻炼,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市民陈先生说。
  陈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二,平常都是车接车送,晚上完成作业后,看看手机就洗漱休息了,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由于长期不进行体育锻炼,孩子出去走几步就喊累,身体抵抗力弱,成绩上不去,体重却在不断飙升,这令他非常担忧。
  近年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强调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加强体育运动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年轻父母的重视。
  赵明(化名)是一名初三体育老师,由于即将中考,体育课常常被其他学科占用,部分学生也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请假补习其他学科。
  赵明认为,学校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体育并从参加体育锻炼中获得益处。
  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体育法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要求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也是省政协委员履职的关切点。
  “缺乏体育锻炼,不仅会导致青少年肥胖、体质下降,而且会使青少年的团队意识不强、受挫能力差。”省政协委员、榆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赵师栓说。
  赵师栓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对开展体育活动、运动会重视不够,甚至因担心出现突发事件而减少或取消体育比赛活动。为此,在今年省两会上,他专门提交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案》。
  赵师栓建议,在各中小学组建运动队,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比赛项目可以按照“基础项目+特色项目”设置。同时,提高中考体育分值,与语文、数学分值一致,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120分,从而引起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省政协委员、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俊海表示,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要着重支持乡村校园体育发展,实现城市与乡村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
  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专职老师不足、体育老师难招、教师身兼数职等问题,于俊海建议,政府要在财政上大力支持乡村校园体育建设,鼓励引进第三方服务,补齐专业人才短板。此外,要支持退役运动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盘活体育教师人才“存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