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厚植发展优势 激发强劲动能
——商洛市政协委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
   □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戴寒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如何加快推进商洛教育高质量发展?商洛市政协委员围绕科技教育融合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西商教育合作等积极建言献策。
  “以科技赋能促进教育更加普惠公平发展。”董嘉宁委员建议,在全市中小学遴选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通过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形成商洛人工智能育人环境,助推商洛打造全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市”核心目标。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让商洛市抢占数字化校园先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智慧学习系统试点工作。
  董嘉宁还建议,在市内学校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智慧课堂等应用试点,扩大在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与个性化教学等领域的合作试点范围。引进课情分析大数据软件系统,加强日常课堂教与学的过程监测,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后发先至”,实现教育资源的二次再分配。
  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德育占据着主导位置,贯穿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
  民盟商洛市总支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筹建“一体化”协同中心,为搭建全市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平台。把商洛市红色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在商洛红色文化及相关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由协同中心组织编写商洛红色文化辅助教材。选派优秀思政教师到各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思政教育示范课、法治教育,以及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交流等活动。筹建商洛市思政教育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红色VR体验馆,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办好特殊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程永红委员说。
  就如何让职业教育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民建商洛市委会建议,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教,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在将政府投资作为主要经费来源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社会筹款渠道,利用农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村职业教育专项基金等方式对职业教育加以扶持。加大力度培育有创新创业能力、投资风险意识、市场竞争观念和“互联网+”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西商教育同行计划2023—2025年框架协议》的签订,西安和商洛两地开启了西商教育融合发展新局面。
  对此,王宁委员建议,建立选派帮扶机制,开展“名校+”合作,西安向商洛选派名校长、名师支援帮扶,商洛定期分批向西安名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跟班学习。支持2至5所商洛中职学校与西安优质高职院校开展“3+2”联合办学,商洛中职学校与西安市优质制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西安学校在商洛开展研学和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西安市选派名优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开展送培活动,西商互派学科教研员开展教研交流学习活动。商洛建设高标准教师职工疗养基地、教师进修中心,吸引西安学校组织教职工来商康养,支持西安优质教育资源在商洛开办新校区,疏解西安部分教育功能,完善教育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