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严育斌委员:兜牢民生底线实现残疾人“就好业”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文/图
  “我从创办医院开始,就在院内安置残疾人就业。”省政协委员、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严育斌常年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让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是他多年的愿景。
  2001年,严育斌创办济仁医院,意为“济世怀仁”。二十多年来,只要有残疾人朋友找他解决工作问题,他都是来者不拒,想尽办法帮他们。“来我医院工作的残疾人几乎都成家了,安置一个人,就是安置一个家。”严育斌为自己能帮助残疾人就业深感欣慰。
  济仁医院作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常年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严育斌也经常走村入户救治残疾人患者。“如今,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但人还是处在同类群体中觉得更自在,他们成立家庭、结交朋友也更便利。”也许是同为残疾人,严育斌认为,相较于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可能对残疾人更为友好。
  “国家对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有优惠政策,但许多集中就业企业的命运都不好,有不少以倒闭告终。”严育斌说,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相较于正常人,残疾人本身的综合素质及劳动效率偏低,加之国家对残疾人最低工资标准有严格规定,企业利润微薄、负担重。
  省残联发布的《2020年陕西省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236524人。“我省残疾人总人口在250万左右,满打满算,残疾人就业人口还占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严育斌说。
  省肢残人协会这个“大家庭”,是严育斌的“智囊团”。近年来,严育斌就残疾人集中就业问题经常与省肢残人协会会员进行讨论。为探索残疾人集中就业之路,严育斌经常前往协会会员企业调研。
  严育斌在调研中发现,有家省级“先进福利企业”,以生产加工工装为主,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于背靠大型企业,比一般企业获取的资源多,企业发展顺风顺水。加之工装制作难度小、需求量大、工艺流程便于操作,很适合作为残疾人安置项目。
  在另一家下设残疾人技能培训学校、机动车拆解厂、无障碍旅行社等分公司的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严育斌了解到,企业对残疾人先进行专业培训,待其掌握一定技能后再安排适当岗位的做法很值得推广。
  在今年省两会上,严育斌就此提出了《关于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推行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专产专营》的提案,建议我省尽快制定明确的“残疾人专产专营产品目录”,并将企业工作服列为首批残疾人专产专营项目实施。
  谈及这件提案的初衷,严育斌十分感慨,“我幼年因病致残,13岁辍学,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提交这件提案,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和稳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