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省台盟:着力把陕北打造成西北杂粮产业强区
   □ 记者 唐冰
  新闻背景:
  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外的粮豆作物均属小杂粮。
  我省榆林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古以来就是小杂粮产地。近年来,我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促发展,全力培育小米、荞麦等小杂粮类特色富民产业,目前,陕北小杂粮产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达16大类100多个品种。

  “五谷杂粮遍地有,陕北杂粮天下无。”区域优势赋予了陕北地区小杂粮生产的绝佳环境,也让不少群众通过种植小杂粮富了“口袋”。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台盟陕西省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指出,尽管我省陕北地区小杂粮生产势头良好,但仍存在着产量不稳、品种选育落后、原粮仓储缺乏、精深加工研发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在小杂粮种子资源保护繁育上,仍存在“卡脖子”现象,捧着“金钵钵”却啃着“窝窝头”。
  种子是粮食之基,是农业的“芯片”,对于小杂粮来说更是如此。省台盟建议,尽快建立专门的小杂粮种质资源库,丰富育种材料基因库,普查、保护野生和地产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物质基础。
  种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壮大种业,不能单靠几个良种打天下,必须从完善种业全产业链入手,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育繁推”一体化。
  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省台盟建议,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对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工作,以市场需求为标准,重新对现有的小杂粮品种进行营养品质、加工品种、适口性评价,筛选出优质专用适口性好的品种,供小杂粮生产和加工企业选择与利用;支持现代种业工程建设,发挥杨凌农科城科研作用,以农业科研机构和国家小杂粮基地为平台,依托小杂粮主产地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新品种繁育基地,推动小杂粮种子的“育繁推”工作。
  同时,省台盟还建议,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小杂粮种业企业,支持其快速成长,提升种子市场的集中度,提高种业产业化程度,使小杂粮种业走向品质化、品牌化,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种业企业在壮大小杂粮产业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把陕北打造成西北杂粮产业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