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助推教育强市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汉中市政协围绕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暨“双减”工作专题协商小记
  □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11月10日,汉中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围绕汉中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暨“双减”工作进行专题协商。“加快老旧学校提升改造”“提高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委员们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叫响做实“学研在汉中”品牌。2021年,汉中市委、市政府以“决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次到位、问题一次解决”的笃定意志和“五年规划两年完成”的坚定决心,在全市规划总投资78.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1所,净增学位7.78万个。
  “截至目前,已建成266所,净增学位7.24万个。”汉中市政府副市长郑雪梅介绍说,剩余5所正在建设,建成后将增加学位5370个,有效缓解“上学难”“入园难”问题。
  “这批学校建成投用,解决了全市基础教育学位供给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整体提升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办园品质。”汉中市政协委员、汉台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吴建华说,中心城区部分学校建设现状也不能忽视。
  对此,吴建华建议,要坚持均衡发展理念,强化市级统筹协调、顶层设计作用,科学测算城区人口规模、资源状况、学校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学位需求等,优化学校布点规划,按要求标准科学核定学位总数、生均建筑面积和投资总额占比,提高新建学校使用效益。要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加大对老旧学校的改造提升,统筹规划停车接送区、劳动实践基地,配齐功能部室,扩建运动场馆,补齐城区学校短板,缩小与新建学校的差距。
  为助推汉中市把“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市政协委员、陕西理工大学教师丁锐建议,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个性化需求,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育一批“精品课程”“精彩一课”,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上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作用,把作业设计有效分解到校、到人,打破区内、校内壁垒,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分层、弹性、个性化的趣味性作业、自选性作业等。
  “课后延时服务也是重点,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形式单一,现有的硬件设施、教学资源、专业教师不足,难以满足开展多样化社团活动的需要。”丁锐说,要从全面发展上发力,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学校可以探索设计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四级课程,每名学生自主、自愿选择参加相关课程,教师分时段全员参与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差异化需求服务。同时,要充分用好各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实践的文化体育等场所,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教育。
  “双减”工作实施后,学生的学习任务明显减轻,不少送孩子参加学科培训的家长变得格外焦虑,总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双减’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协同减负’。”宁强县政协委员、北关小学教研室主任杨雪丽建议,除了学校外,政府应加大力度倡导鼓励妇联、工会、社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举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课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同时,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良好的家教、家风,为孩子成长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
  汉中市政协委员、陕西理工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负责人李龙正在调研中发现,“双减”为学生减轻了作业负担和学科培训负担,释放了更多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体育培训产业存在监管主体缺位、服务缺失现象。
  李龙正建议,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引导、鼓励、扶持县域形成自己的特色体育优势项目,有序进入学校开展优质课后服务。要强化体育设施和用地保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建设,让更多学生拥有更专业的、安全的体育运动场地,与“双减”后的社团活动互为补充,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