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 来自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的建言之声
多措并举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圈”
  □ 记者 白瑶
  为进一步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圈”,11月8日,聚焦“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议题,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为便民生活圈建设把脉支招。其中,省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市(区)政协、省政协委员以及相关单位以提交会议交流材料的形式,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各地市便民生活圈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受建设用地条件限制,导致便民生活圈建设缺乏环境与活动场地,许多区域无法覆盖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半径。”省九三学社建议,应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形地貌、交通环境、服务半径等因素,加快制定我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省民建认为,应把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保民生重点工程,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做到社区商业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为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前留足面积。
  除了建议便民生活圈建设制定专项规划、确保建设用地外,选优配齐圈内的各种商业业态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省政协委员、咸阳市侨办原主任魏雷认为,建设便民生活圈要综合考虑社区周边商业业态发展实际、地理环境条件、人员分布情况等客观因素,不仅要在补齐社区商业短板上下功夫,更要在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上出实招,让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为老百姓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城市后花园。
  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和建设不断推进,街道整洁了、环境漂亮了,但改衣服、配钥匙、修拉链等“小修小补”类摊点却越来越难觅踪影。
  “便民生活圈建设要关照百姓日常琐碎的需求,相关部门应在租金、税收、布局等方面,对这类便民服务进行特殊设计和照顾。”省政协委员、商洛市侨联主席王亚莉说,“这些针头线脑、修修补补的服务也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利用社区的边边角角接纳这类服务摊点,让便民生活圈更接地气。”
  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副处长彭地军说,全省城市居住社区的显著特点是小区建成就有门店和各类商业业态,但这些业态多为群众看到了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而自发形成的,政府缺乏对商业业态的系统规划、建设与引导。
  他建议,各级政府尤其区县级政府、街办要发挥引导作用,配齐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保障类业态,鼓励发展特色餐饮、运动健身、社区书店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实现“便民商业服务+生活服务+社交活动服务”功能集成,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端连着千家万户,一端连着商贸企业。省政协委员、恒安国际投资集团董事许连椅建议,应鼓励大企业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直营连锁,引导企业以大带小,为传统夫妻店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实行超市化、连锁化经营。
  渭南市作为我省获批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推进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其中,根据不同人群的各类消费需求,该市筛选全市连锁企业、线上企业、商贸个体,纳入社区品牌库,开展定向招商、长期合作。
  但渭南市政协文史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便民生活圈中的商业生态不健全、企业无序竞争现象突出,成为我省便民生活圈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为此,他们建议,试点建立便民生活圈管理制度,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通过共商共管加强行业规范,健全商业业态,形成良性业态竞争模式。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动业态转型升级,引入专业运营商,整体规划,统一招商、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