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战“疫”亲情档:用担当诠释“小家大爱”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一个个平凡之家,用奔赴一线的“微光”,折射出全民抗疫的强大力量。夫妻、姐弟、母女,甚至是全家总动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家大爱”。
  双警夫妇:一家三口三个地方
  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治安管理大队警员刘铮是“双警”家庭,疫情发生后,四岁的女儿被送到了奶奶家,她们夫妻二人则坚守在各自单位。
  刘铮是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人物,数据的核查、统计,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下发,疫情咨询,都是她的工作。她每天接打电话几十次,发送工作微信上百条,手机几乎成了“热线电话”。
  除了分局系统,刘铮还负责对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只要接到各级密接人员的协查指令,她都要及时核查身份、地址、电话等信息并完成上报。指挥部24小时运转,刘铮就24小时待命,即使是半夜,只要有工作指令,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完毕。疫情数据时效性非常强,必须迅速核查,抢先一秒对整个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为此,刘铮的睡眠严重不足,只能抽空休息一会。自8月16日以来,刘铮先后完成省市公安系统推送核查数据1200余条,完成区应疫办推送协查数据500余条,实现了数据及时100%清零。
  刘铮的丈夫马斌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也是一名“抗疫老兵”。由于工作需要,他也必须坚守在单位处理突发状况。疫情发生后,夫妻俩几乎没怎么见过面,为数不多的几次相聚,谈的也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如“怎么沟通效率更高”“突发情况怎么处理更好”等等。只有特别累的时候,夫妻二人才会给女儿打个视频电话,短暂的休整后,接着再战斗。
  社区志愿者:全家上阵共同抗疫
  “这是您的核酸贴纸,请收好。”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凌晨四点半,11岁的王锦文和奶奶章喜云已经来到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街道先锋花园南区核酸检测点,为做完核酸的群众发放贴纸。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王锦文的龙凤胎姐姐王锦若正坐在核酸检测棚下的电脑前,接过妈妈朱悦送来的检测试管,做好信息录入,一家四口配合默契。
  章喜云是家里抗疫志愿者中的“排头兵”,听说社区防疫人手紧张,从年初就加入到核酸检测队伍。孙子孙女在奶奶的带动下,毅然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就是想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防疫人员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章喜云说。
  先锋花园南区共有16栋楼,核酸检测的工作量相当大,为此社区招募了多名居民志愿者。即将成为大学新生的苟琳悦和弟弟苟博均是第一次担任志愿者,心里特别兴奋。苟琳悦怕太早自己起不来,就一晚上没睡觉,坐等到四点多直接下楼到了核酸检测点。五个小时后,苟琳悦脱掉防护服,人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头发被汗水浸湿沾在头皮上,但她毫不在意,开玩笑说:“全当减肥了。”
   12315姐弟:视频给母亲过生日
  “所有同志,周末打扰了,接上级通知,请大家现在返回单位,待命准备。”8月21日晚7点,黄陵县店头镇市场监管所所长刘延军在微信群发布了这条消息。回到单位后,刘延军没敢睡,一直等到凌晨三点半,传来了镇上有初筛阳性病例的消息。
  8月22日,恰逢店头镇群众赶集的日子,人员流动量大,集市上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后果不堪设想。天还没亮,刘延军就开始联系商户下发通知,关闭了除销售生活必需品和药店以外的门店。
  “刘所知道我们要提前准备食材,害怕造成浪费,第一时间先给我们餐饮商户通知。”平价川湘菜馆商户陈春峰说。
  店头镇是全国重点镇,商业客流大,突然按下“暂停键”,有许多外地人滞留在酒店中。疫情期间不能堂食,刘延军就联系几家小吃店,每天按时按点把饭菜打包送去,让外地客人很是感动。
  为了防止有人不遵守防疫规定,到了晚上,刘延军还会带队到KTV、足浴店、美容店等场所巡查,从早到晚“连轴转”,很少有时间休息。
  刘延军的姐姐刘延玲在黄陵县市场监管局工作。疫情发生后,刘延玲被派往城关市场个体户区巡查,检查商户核酸检测、戴口罩、扫码、测温、消毒等工作,儿子打趣她的工作“费嘴又费腿”。
  8月31日是姐弟俩的老母亲82岁生日,两人原本说好一起回家给老人过生日,但一个吃住都在单位、一个忙得脚不沾地。“我妈让我们俩一定坚守岗位、认真工作,到时候视频给她唱生日歌就可以了。”刘延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