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陕西: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
  本报讯(首席记者 满淑涵)“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8月25日,省统计局发布的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9.6亿元,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3.4亿元,年均增长7.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陕西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升,集中打造了关中西部设施菜菌、关中中部设施蔬菜、关中东部设施瓜菜、延安山地日光温室、榆林大漠日光温室、陕南食用菌等“六大设施农业板块”,当前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规模居西北首位,反季节蔬菜省内自给率提高到70%。
  全省畜牧业生产以“优结构、高质量、高速度”为主线,按照“稳猪、扩禽、大力发展牛羊”总思路,补短板、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2021年畜牧业总产值921.6亿,比2012年增加303.1亿元,增长49.0%。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奶山羊等优势特色畜牧业,2021年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240万只,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构建
  截至2021年,全省已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4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13个、特色产业小镇24个。数据表明,陕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陕西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2021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39户,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08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6万户,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万个,种植和养殖规模户达13.8万户。新型经营主体不仅在稳产保供中发挥了示范作用,而且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助推实现农业降成本和增产提质的发展目标。
  此外,农业生产条件的显著改善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431.2万千瓦,比2012年高出284.8万千瓦,年均增长1.3%;机收机播机种总面积7543千公顷,比2012年高1945千公顷,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1200万亩,累计2141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39.3万亩。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陕西强化惠农支农政策,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21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比2012年增加8460元,年均增长9.9%。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3.2降至2.7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从收入构成来看,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2021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1.4%、30.1%、1.7%、26.9%。
  同时,陕西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持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成绩显著。2021年全省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0.7万吨,比2012年减少39.1万吨,农药使用量减少了0.6万吨,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4%,病虫害防控处置率达到98%。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陕西接续实施五年行动,5个县区得到国家表彰。目前,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7%;农村生活垃圾、污水“五有”管护长效机制初步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了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初步建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三秦大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