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殷殷医者心 浓浓爱民情
——记省劳动模范郭军利
  □ 记者 许鹏
  “郭大夫真是了不起,我们山上没人不知道你”“医者仁心,尚德敬业,给郭院长点赞”“郭院长,要好好爱护身体,你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治疗”……
  3月12日,一名医生打着点滴为患者诊疗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一条条朴实而真挚的评论,表达了人们对郭军利精湛医术和救死扶伤职业精神的认可。
  从一名乡村医生到绥德县同心医院院长,再到县残联医学鉴定中心主任,郭军利的从医生涯已经走过了31年。
   立志做名医 服务赢口碑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医生。”1991年,刚从绥德卫校毕业的郭军利就立志要成为一位名医。
  谈及学医的初衷,郭军利说,自己出生于绥德县义合镇后思家沟村,小时候身边许多人患了病,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治疗而造成终生遗憾。印象最深的是邻家有个小男孩,因为出疹子而抽搐,家人误以为他中了邪,竟请巫师来家里驱邪,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孩子不幸离世。这件事对郭军利触动很大,他始终觉得这些人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刚回到家乡的郭军利想要自己开一间诊所,可当时家里没有这个条件。于是他就租了两孔窑洞,借了500元钱,简单购置了一些医疗设备就开始行医了。
  万事开头难,郭军利也不例外。因为年轻,一开始人们对郭军利并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郭军利并没有气馁,而是利用赶集的机会,主动上门服务,凭借热心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在十里八乡渐渐打出了名气,主动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真正让郭军利获得村民认可的,是他给霍白湾村青年白喜军治病的事。1998年夏天,白喜军意外烧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初步估算医疗费需要8万多元。当时的8万多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家人只好把白喜军拉回家,甚至连后事都准备好了。
  得知情况后,郭军利主动找上门,表示自己可以为白喜军治疗,希望家属不要放弃。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郭军利着手开始治疗,打针、吃药、排脓、贴药,一天至少三四次,一次两三个小时。经过不间断的治疗,一周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20天后脱离生命危险,50天后烧伤部位基本愈合。就这样,白喜军硬是被郭军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白喜军治愈的消息传开了,郭军利也在十里八乡出了名。而当有人问起他有什么秘诀时,年仅29岁的郭军利说,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细心和耐心罢了。
  对于郭军利来说,农村人看病赊账是常有的事,他也十分理解,并不看重金钱。“对我来说,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正是因为这颗医者仁心,多少年过去了,当地人对郭军利始终念念不忘。
  仁医有大爱 助残又济困
  2011年,郭军利与人合伙开办了绥德县同心医院,从副院长到院长,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他那一颗医者仁心。2014年,郭军利担任了县残联鉴定中心主任,自此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担任鉴定中心主任以来,郭军利经常奔波于南六县的沟沟畔畔,亲自上门为出行不便的残疾人进行鉴定。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郭军利为残疾人上门免费鉴定2万余人次,自掏腰包资助家庭困难残疾人9万余元,捐赠衣物3万余件。在郭军利的倡导和引领下,同心医院对全县五保户病人开展免费接送、免费供餐、免费洗澡等志愿服务,对200多名五保户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医院的工作是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加班是常态,郭军利从无怨言,始终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无论是炎炎酷暑的三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三九天,只要患者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郭军利始终惦记着偏远山区的群众,他经常带领义诊团队深入敬老院、残疾人家庭进行义诊,通过赶集等多种形式开展义诊活动,宣传残疾人及贫困患者医疗救治的特惠政策、各项惠民措施,免费送医送药、诊疗体检、发放药品。多年来,仅他资助贫困患者的支出就多达40余万元。
  31年来,郭军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从业初心,通过精湛的医术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市扶残助残先进工作者”“榆林市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