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焊枪做“笔”书写绚丽华章
——记中国航发西控科技冲焊橡塑分厂锡焊班组
正在作业的班组女工    □ 实习记者 殷博华 记者 李荣
  “别看我们锡焊班都是女工,但她们的所作所为,让许多男职工都自叹不如,是我们单位里的骄傲。”提起中国航发西控科技冲焊橡塑分厂锡焊班组,冲焊橡塑分厂党支部副书记王勇博自豪地说。
  锡焊班组由5名平均年龄33岁的女工组成,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油滤零件的制作。由于锡焊工种纯手工作业的特殊性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的高标准,女职工们许多时候必须脱掉防护手套进行加工。由于长期接触丙酮、酒精等液体,她们手上的皮肤粗糙无光,有的甚至连指纹都变得模糊不清。
  李青是班组的老职工之一,她的双手已经“千疮百孔”,尤其是指尖,经常出现蜕皮和龟裂。
  “高产能手”“质量信得过职工”……虽然班组只有5名女工,但她们每一位都身怀绝技,巾帼不让须眉,班组多次荣获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指尖上的精雕细琢
  锡焊班组制作的零件都属于极小型号的微型零件,最大的不到20厘米,最小的只有小拇指指甲盖大小,必须放在掌心和指尖进行加工,制作难度极高。稍有不慎,轻则零件报废,重则伤到自己。
  在操作台,班组长惠珊珊拿起一件准备加工的零件,它是最让大家头疼的一种微小零件,由4个单件组合加工而成,且每个单件又由五六道工序紧密配合方能完成。
  惠珊珊首先对零件进行观察和判断,选择与零件相匹配的焊枪;其次是对焊枪焊头进行调试,用她们的专业词语来说就是“砸焊头、磨焊头和修焊头”。
  在调整完焊枪后,惠珊珊开始对零件进行初加工。据惠珊珊介绍,班组所制作的零件有好多种,每个零件的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弯曲折边、翻边夹具、装配压紧,初加工完成后,还要进行钎焊、弯边、扩口等一系列深加工。从零件组装到成型,需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尤其需要眼睛、双手和大脑的极度默契配合。
  惠珊珊说,既然选择了航发事业,吃再多苦也都无怨无悔。虽然大家的双手已不那么美丽,但不美丽的手也可以加工出最美、最精致的零件。
  质量上确保100%合格
  每一位航发事业工作者对追求产品质量都近乎苛刻。何为质量?班组成员胡林梅说:“质量就是‘1’,没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的‘0’都是徒劳。干就干到100分,99分也是不合格。”
  锡焊班组加工的产品属于飞机发动机所必备的重要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工艺要求完美。用她们的话形容就是,如果飞机发动机是人的心脏,那么加工的零件就是血液通往心脏的各种毛细血管,加工完成的必须是无瑕疵的完美产品。
  “飞机发动机零件不比其他零件,很多工业所需的零件都会设定相应的检验数值,只要把控在数值以内就算合格。但我们所加工的零件产品只有一个要求——100%。”惠珊珊说。
  目前,锡焊班组的加工任务占据了整个冲焊橡塑分厂焊接作业的70%以上,工序复杂,尺寸要求严格,尤其是急活难活居多。
  去年,班组需要突击加工一批零件产品,由于时间紧迫,每个人都顶着极大压力,班组5名女工硬是靠着一双双“饱经沧桑”的手,在一星期内完成任务,合格率100%。
  班组成员史立群开玩笑地说,每次面对紧急任务,大家也想偷会儿懒。但对于她们而言,最好的“偷懒”方式就是一次性做到质量100%合格。
  航发事业代代相传
  “00”后沈嘉悦是班组最年轻的成员,也是团队新培养出的骨干和精英。锡焊班组自上世纪50年代建厂时成立以来,她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
  “我进班组第一天,惠珊珊师傅就告诉我,身为一名航发事业的工作者,‘动力梦’靠的是一代代人的传承,我们不仅要懂得继承,更要时刻铭记发扬二字。”沈嘉悦说。
  省劳动模范周桂芝是班组第一任组长,在大家心里,她是航发事业发展的拓荒者。
  “周桂芝组长是我师傅的师傅,我的师傅刘文是班组第三代传承人和组长,师傅把所有的技能都传承给了我,让我成为班组第四代组长。如今,我又把这些交给了徒弟,只有把航发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祖国航发事业才会一直有人前赴后继。”惠珊珊说。
  作为班组第四代组长,惠珊珊这些年不仅担下了培育新人的重担,还带领大家把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经验总结在案,并通过反复研究各种组件的工艺规程和工装夹具,用图片形式将加工过程的每个步骤直观展现出来,编写成各个油滤组件的标准作业指导书,指导年轻人提高技能。
  在班组成员的心中,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并不代表着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时光飞逝,改变的是一代代航发人的容颜,不变的是始终不渝的航发报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