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委员建言稳步推进汉中乡村振兴
  □ 记者 张涵博 康斌 谢昊天
  今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今年汉中市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多位市政协委员聚焦搅活乡村“一池春水”,踊跃建言献策。
  推动茶产业数字化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今年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叫响做亮“味见汉中”“汉中仙毫”等区域公用品牌,让汉中农特产品卖向全国。
  “汉中茶在全国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不高,茶产业现代化发展能力亟需提高。”汉中市政协委员苌志超在提案中直指汉中茶产业发展短板。如何破解这些掣肘难题?他认为,应充分利用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技术为汉中茶产业转型提供新动能。
  苌志超建议,加大投入,改善提升茶园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数字农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如农用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的推广应用,提升茶叶生产率和产业品质;推进现有茶叶产销、供需数据的整合,建立线上供应链系统和线下云物流网络系统,构建全市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探索茶叶大数据应用场景,对茶园生产状态,茶叶产量、品种监控及销售情况等全程监控、大数据分析,根据分析成果动态调整茶叶种植品种、方式、包装等,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喜好需求,实现茶产业升维发展。
  他还建议,加强汉中茶文化的包装宣传,深度挖掘汉中茶历史,讲好茶故事,树立汉中茶品牌,推动茶产业和文旅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用茶来吸引更多的人来产茶地休闲旅游。
   下大力气整治土地撂荒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整治土地撂荒是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弃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汉中市政协委员李侠看来,当前弃耕撂荒形势严峻有多重原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耕种土地缺乏劳动力;耕种效益较低,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政策衔接不配套,缺乏惩戒性措施;田间道路不畅、灌溉设施不到位,农田基础设施较差。
  李侠建议,在思想层面上,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短信、专栏、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观念;在政府层面上,要强化监督管理,将治理撂荒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县、镇、村层层夯实责任,制定奖罚措施,通过奖励耕种、处罚抛荒等措施强化耕地保护的激励与约束。
  针对增加土地效益,李侠认为,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创新探索免耕、省力、节本增效耕作方式,因地制宜改进种植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产业带动“耕业”,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补齐重点帮扶村发展短板
  2021年,汉中市印发《贯彻落实全省〈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聚焦全市2个国家重点帮扶县、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和120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倾斜支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汉中市政协委员李兴华认为,帮扶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倾斜支持还不够“给力”,与抓省市确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相比,一些地方对重点村支持力度还略显不足,示范村与重点村差距也在拉大。此外,巩固成果的任务还很艰巨,防返贫监测帮扶任务重、巩固成果难度大,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与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较为突出。
  “建议各级在抓好省市县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时,把重点村同步纳入抓点带面建设范围,作为过渡期补短板促发展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李兴华认为,县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逐村研判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统筹各方力量实施有效帮扶。此外,镇办要指导各重点村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内容,细化工作措施,帮助重点村补上短板。
  李兴华同时建议,要加大项目、资金、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村给予一定资金支持,重点用于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对重点村申报的各类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列入支持计划,鼓励市县有关部门统筹利用原有资金渠道,对重点村倾斜支持,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与示范村同步建设、同频共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