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丞恩助残工坊:为残疾人照亮人生路
在丞恩助残工坊,思杰(右)与梅杰(左)正在进行简单的产品包装工作。 实习记者 张璐 摄    □ 实习记者 张璐 记者 唐冰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残疾人思杰总会早早起床,搭公交换地铁,熟练地从西安市长安区的家来到位于莲湖区西关正街的丞恩助残工坊。这里是思杰的另一个家,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家。
  为帮助更多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树立生活信心,实现自强自立,丞恩助残工坊于2021年5月成立。在这里,残疾人不仅可以免费获得日常生活能力培训,还能学习文化课、工作技能,也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和日常消费品,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
  早上9时许,在工坊门口测量完体温,进行手部消毒后,思杰便跟随同伴们开始练习康复操,活动身体、手指。到了个性化训练时间,思杰的面前总是摆放着一双筷子、一个装有小豆子的碗和一个空碗。思杰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豆子全部夹到空碗中。
  由于肢体活动和语言沟通不便,在日常生活中,思杰连许多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来到工坊之前,像用筷子夹物再送到嘴里这样简单的动作,对思杰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因此他吃饭几乎只用勺子。
  工坊辅导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经过讨论研究,为思杰定制了一套专属个性化方案——筷子夹物训练。
  起初,因为手指不灵活,思杰夹起来的豆子总会掉在桌子上,渐渐地他额头开始渗出汗水。思杰用尽全身的力量,想尽办法将豆子夹到空碗中。“我不休息,我一定要把豆子夹出来,无论掉落多少次,也决不放弃。”当伙伴们都在休息时,思杰依然倔强地练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工坊辅导老师耐心教导,在思杰日复一日的练习下,他成功掌握了使用筷子的技巧。2022年,在工坊元宵节活动上,思杰为大家表演了用筷子夹花生米的技能。只见思杰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碗中的花生米,并顺利地将其送到口中。
  “即使是我的身体不便,我也要努力做得更好。”在工坊所有人的见证下,思杰用筷子吃完了碗中的花生米。
  同为残疾人的陕西丞恩助残就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娜告诉记者,丞恩助残工坊日常开展了许多针对残疾人的启智教育、励志培训和工作、生活训练,内容包括唱歌、跳舞、做游戏以及个性化的专项训练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灵活度及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逐渐打开他们长期封闭的内心,增加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对团体人际关系的了解,最终被社会接纳。
  起初,梅杰就是这样的姑娘。因为身体残疾,平日里她总是低着头走路,遇见人就躲得远远的。即使在工坊里,她也是独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为了让梅杰开口说话,辅导老师们想方设法,不仅主动找话题,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还鼓励其他伙伴跟梅杰交流。但是这些方法都未能打开她的心门,梅杰依然沉默不语。
  自工坊开展“每日诵读经典”朗读活动后,察觉到梅杰脸上跃跃欲试的神情,辅导老师看到了梅杰转变的希望,鼓励她为大家朗读经典。每当梅杰一字一句朗读完后,全场便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会为她鼓掌长达10秒以上,给予她高度认可。
  在掌声中,梅杰逐渐找回了笑容,建立起自信,朗读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清晰。梅杰的变化让每位辅导老师都感到欣慰。趁热打铁,辅导老师在其他训练中时刻关注梅杰的表现。
  平衡力训练中,梅杰被安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辅导老师木子总会用温柔的话语,鼓励梅杰把头抬起来。当梅杰抬头挺胸时,木子老师会给予她最温暖的拥抱和最真诚的赞美,“我们梅杰就是漂亮,自信的女孩最美丽”。
  在鼓励与表扬中,梅杰封闭的内心终于完全打开,她开始主动和辅导老师、残疾人伙伴沟通交流。不仅如此,在木子老师家访时,梅杰还唱起歌,向其展示自己的才艺。看到这个曾经性格内向封闭的小女孩如今又说又唱,渐渐变得自信起来,木子老师眼含热泪,无比欣慰。
  “丞恩助残工坊目前有18名残疾人,他们渴望自立,渴望回归社会。”丞恩集团总经理张金彦表示,丞恩助残工坊就是以帮助广大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创业和自我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帮扶重度残疾人为主,解决他们就业障碍,帮扶他们掌握就业技能,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有尊严地获得收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同时,这是集团公司把助残事业作为产业化运作的一次勇敢尝试,通过产业化加盟的方式,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扶残助残的公益事业当中,并带动众多企业和商家同步发展,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