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加快“挺进深绿”建设“美丽陕西”
去年我省完成营造林842.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3万亩
  本报讯(记者 李荣)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三秦大地再添新绿。记者从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2021年我省全年完成营造林842.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3万亩,为加快“挺进深绿”、建设“美丽陕西”作出重要贡献。
   国土绿化科学推进
  2021年,我省系统指导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全面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制度,完成造林结果上图509.6万亩,造林绿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印发实施《陕西省“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林业碳汇实现路径进一步明确。制定实施《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着力推动长江流域扩绿增美,覆盖秦岭、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山两河”生态空间治理格局正式形成,全省国土绿化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持续推进各类重点生态工程,全省营造林842.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3.1万亩、飞播造林80.4万亩、封山育林281.6万亩、退化林修复72.2万亩、森林抚育222.2万亩、人工种草13.0万亩、草原改良9.8万亩,营造林完成面积居全国前列。
  全面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省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71.1万亩。拟定《陕西省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工作草案》,先期实施完成41.5万亩。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10.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19.9万亩。
   黄河流域扩面增绿
  2021年,我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新造林333.8万亩,退化林修复35.5万亩,森林抚育169.8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3.3万亩,沿黄绿色廊道不断延伸。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整治,推动9市94县(市、区)划定封禁区,着力保护和修复林草植被。
  我省持续推进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开展“秦岭典型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试验样板基地”建设,发布《秦岭生态空间治理白皮书》。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启动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建成开放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与秦岭国家植物园、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组合成为示范带“窗口”。
  建立国有林场矢量边界数据库,启动建设“储林储碳”双储林场,形成以13个国有林业局为主体、297个国有林场为基础、新型集体林场为补充的全省生态林场体系。
  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省212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202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2021年,我省举办“纪念朱鹮发现40年”系列活动,发布《朱鹮保护蓝皮书》。华山脚下放飞朱鹮21只,朱鹮野外分布遍及秦岭6市。秦岭大熊猫繁育4胎5仔,人工种群增加到37只。修订我省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发现兰科植物新记录1属12种。实施秦岭红豆杉迁地保护0.6万亩,开展独叶草、秦岭石蝴蝶原生境保护,陕西羽叶报春成功野化回归。
  我省资源监管持续加力,严控林地定额、采伐限额,开展森林督查和林政执法。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全省发生森林草原火灾17起、过火面积不足0.2万亩、受害面积在0.1万亩以内,均创历史新低。制定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6个疫区、42个疫点年度无疫情,疫区数量、疫点数量、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呈现“四下降”,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
  生态富民服务成效显著
  2021年,我省加快推进美丽生态经济、自然教育经济、林业产业经济融合发展,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公布6条生态旅游特色线路、19个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试点),新建8个自然体验基地。改造提升110.4万亩经济林,新增7个国家、29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5个国家、13个省级专业合作社,认定20家省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联合省建行上线运行陕西林特产品馆,网络销售额全国领先。林麝存栏3.2万只,麝香产量稳步增长。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523.6亿元。
  全省10个设区市和杨凌示范区、韩城市,104个县(市、区)、1260个镇、16372个村已全面建立林长制体系,共设立省级林长5名、市级林长104名、县级林长1343名、镇级林长7912名、村级林长43780名,五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