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守牢“两条底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访省农委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矿玲
省农委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矿玲   □ 记者 赵婧 文/图
  农业稳则天下安。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应对病虫旱涝灾害叠加影响和生猪蔬菜等重要保供产品价格震荡困境,抓抗灾、夺丰收,兴产业、保供给,优环境、强治理,推建设、促改革,“三农”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在2022年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省农委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矿玲。
  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两条底线”
   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省农业农村厅将如何结合我省实际,守好这“两条底线”?
   孙矿玲: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一个主题”,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以保面积稳产量为核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紧盯4500万亩播种面积、1200万吨产量底线,开展撂荒地和粮食种植结构遥感监测,全面摸清种粮结构和底数,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有计划推进“非粮化”耕地退出。全力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做好条锈病防控,开展水淹田块改种春玉米。全面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两大集成技术,努力建成一批“吨粮田”。增加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面积,筑牢粮食安全“基本盘”。持续加强生猪产能建设,提升果菜茶渔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以防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加大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做好政策衔接、资金整合、协调配合等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链条开发,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培育更多“小木耳、大产业”式特色产业,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强化帮扶车间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公益岗位,带动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增加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
  扎实推进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记者:当前,我国“三农”工作已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如何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下好“先手棋”?
   孙矿玲: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实施的关键一年。省农业农村厅将全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耕地种子农机为要害,打牢农业发展基础。启动种业振兴五项行动,持续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打造杨凌旱区种业“硅谷”,建设一批繁育基地,争取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零的突破。聚力新建300万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农田农用、良田粮用。精准高效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推动小麦、玉米、苹果等全程机械化。
  以全链培育为抓手,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链长制”为抓手,以9大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重点,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壮大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化示范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发展典型县,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以旱作节水为切口,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启动实施节水农业五年行动,聚焦4大旱作区,推广8种节水模式,加快农业节水步伐。持续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黄河禁渔期制度,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试点示范,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以农村改厕为关键,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问题户厕整改、“首厕过关制”试点和后期管护示范,稳妥实施20万座左右农村改厕年度任务,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三治”融合为路径,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为引领,以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乡村治理应用为抓手,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村级综治中心全面挂牌运行,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改进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巩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
  以深化改革为法宝,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拓展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持续推进4个县(区)宅基地制度改革、12个县(区)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等试点。持续开展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大力支持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