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谢海琴委员:用质朴话语讲述履职故事
谢海琴委员

   □ 记者 赵婧 文/图
  刺绣、剪纸、竹编……每当有参观者走进榆林市佳县葭州家风馆,总会被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在常人眼中工艺颇为复杂的手工艺品,竟出自一名残疾姑娘的“双脚”。
  “她叫刘芳芳,因患有疾病导致双手萎缩,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多年来自学成才,靠双脚勤劳致富。大家如果喜欢,就多买点支持一下。”省政协委员、佳县葭州家风馆馆长谢海琴一边深情讲述,一边向参观者拿出付款二维码。
  叮咚、叮咚,随着提示音响起,一笔笔收入转入了刘芳芳的账户。之后不久,谢海琴的手机就收到了一条条感谢信息:“谢大姐,今天又有了进账,多亏您的引荐”“有几位外地客人联系我,想订购一些手工艺品,特别感激您的帮助”……
  谢海琴曾不止一次帮助过像刘芳芳这样的残疾人。佳县小伙刘建贵因突发疾病落下终身残疾,大病初愈后,为谋求生计,他自学枣夹核桃技艺,并坚持用品质赢得了良好口碑,但由于销路受限,存在“卖难”问题。
  谢海琴得知情况后,不仅主动出资为刘建贵助销,还出谋划策帮他闯市场,并免费为他缝制了一身西装。“这是我生病以来第一次穿新衣服,大姐说,穿得利落去见客户会给人留下更好印象,她事事都想着我。”刘建贵含泪说。
  “很多人问我,这么帮人图个啥,我说啥也不图,只图他们能过上好日子。”言语质朴的谢海琴,出生于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年少时由于家境贫寒,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回家放羊了。谢海琴说:“我太知道穷的滋味了,也更理解农村娃娃们的难处。”
  谢海琴从乡村小裁缝起家,依靠诚信和勤劳创业致富,并成立了自己的制衣公司。生活富裕后,她返回家乡,免费收徒,亲传手艺,一边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一边为学员创业铺路,能干善良的她成了大家心中的“谢老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谢海琴发现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的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像刘芳芳和刘建贵这样的残疾人。
  “创业本就不易,对残疾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在今年省两会上,谢海琴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残疾人创业政策扶持建议》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切实落实惠民举措,为残疾人自主创业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为需要创业的残疾人提供帮助。
  此外,谢海琴还建议相关部门鼓励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对残疾人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管理、融资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为残疾人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提案是委员履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谢海琴不仅重视深躬基层调研,还经常通过参加专委会提案专题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撰写高质量提案的能力,为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鼓与呼。
  在今年省两会上,谢海琴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保障疫情期间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待遇的建议》《关于加大实体民营企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等多件提案。每一份提案,都饱含了她对群众和民生的深切关注与期待。
  “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特殊政策兑现,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一线义务工作者的关心与关爱”“尽管政府部门已出台了许多帮扶民营企业的政策,但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政策获得感较弱的问题”“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既要解决旧问题,也要面对新挑战”……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谢海琴用一句句质朴的话语讲述着自己的履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