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建好群众家门口的“民意直通车”
——咸阳市政协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综述
   □ 孙鹏刚 记者 韩永国
  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新载体,是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的新渠道。今年以来,咸阳市政协紧贴工作实际、发挥委员优势、强化服务保障、注重规范管理,全力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了政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协商、“零距离”无障碍建言资政的新模式。
   精心安排部署确定“百个”建设任务
  4月16日,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视频推进会召开后,咸阳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抓早动快,精心筹备,成立工作专班,6月底召开了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印发了《关于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底前全市政协系统建成100个委员工作室的目标任务,并与各市区县政协签订了《委员工作室建设任务书》,武功县政协介绍了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做法及经验,秦都区、渭城区、旬邑县政协作了交流发言。
  在推进全市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咸阳市政协不仅注重委员工作室的建设数量,更加注重建设质量,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议定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标准,由主席、副主席包抓县区、主任包抓委室,按照“五个统一”标准协调推进的工作模式,即市政协采取统一规范工作制度、统一制作牌匾上墙、统一审查考核评估、统一批准发文授牌、统一记录资料台账等有效措施,推动了全市政协系统委员工作室建设有序开展。
  坚持分类推进突出建设亮点特色
  精准定位是建好用好委员工作室的前提和关键。咸阳市政协结合工作实际,满足多方需求,推动各个类型的委员工作室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注重突出界别特色、资源优势、区域差别和委员专长,彰显精细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建设主题鲜明的委员工作室。特别是对各市区县政协之前建成的“委员之家”“委员联络组”“委员学习组”等进行摸底,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逐步转化为新的类型委员工作室,消除了职能冗沓、机构重复的情况。
  经过前期申请上报、综合评估、严格考核,全市分两批设立了70个委员工作室(其中,市政协本级15个,各市区县政协55个),以个人命名委员工作室36个,界别委员工作室24个,区域委员工作室10个。在市本级、市区县政协分层次设立了科技经济界、教育文化界、农业农村界、医疗卫生界、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以及民革界委员工作室、侨联界委员工作室,基本上涵盖了促进经济发展、关心民生热点、广泛凝聚共识的各行业、各领域。咸阳市政协于7月30日和9月22日两次举办委员工作室集中授牌仪式,市本级与各市区县政协同步举行,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出席主会场及市区县分会场,为揭牌仪式营造了热烈浓厚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委员活动日”当天同步举办全市第二次集中授牌活动,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广泛宣传推介了“委员工作室”作用成效,两次集中授牌仪式的成功举办,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百个”委员工作室建设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运行指导确保规范化程序化
  构建完整的运行制度和体制机制是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的重要保障。咸阳市政协制定了统一的《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委员工作室履职工作规则》《定期接待走访制度》《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工作流程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履职尽责做好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做到“两个公开”、建立记录台账、线上线下联动、保持人员稳定、广泛宣传报道、恪守纪律要求六个方面,加强对委员工作室开展学习交流、倾听民意、化解矛盾、民主监督、便民服务等活动的运行指导,要求全市各级委员工作室每月向市政协报送运行情况,对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目前,全市政协授牌成立的70个委员工作室已全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市级层面设立的15个委员工作室进驻委员78名,市区县政协设立的55个委员工作室进驻委员315名,市政协将各委员工作室委员履职情况作为委员年度考评重要依据。
  各工作室结合委员职业特点,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通过组织“微协商”“微调研”等,针对本辖区重点工作或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月定期向市政协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商沟通,形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强大合力,建立起委员与群众常态化的双向互动机制,着力打造“家门口”“指尖上”的服务平台,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武功县政协优化完善运行制度机制,以双职奉献有机结合为特色,以拓展基层协商平台为方向,促进了委员经常性履职实效的进一步提升,王永国委员工作室荣获人民政协报首届“优秀委员工作室(站)”,为全市委员工作室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树立了标杆、注入了信心和动力,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