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为美好生活注入更多精神文化滋养
— —延安市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小记
  □ 记者 陈雪
  每到周末,家住延安市图书馆附近的刘先生都会带孩子去免费对外开放的市图书馆读绘本。
  “图书馆提升改造后,藏书量扩大了很多。”对于越来越多公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投用,刘先生感到非常满意。
  为推进延安基层文化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延安市政协提案委曾组织委员到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开展深入调研。9月1日,市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听取市政协提案委关于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情况通报,专题协商延安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单舒平参加,市政协副主席蔺治斌主持会议。
  据了解,延安市现有文化行政及事业单位246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艺术馆)15个,艺术表演团体(民间艺术培训中心)15个,艺术表演场所(剧院)12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114个,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21个,已经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提供了基本阵地保障。
  “我看到有的农村图书室无人来借阅图书。”延安市政协委员雷广群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文化设施利用不够充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他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延安文化和旅游联系不够紧密,是一个大难题。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民间自发活动太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延安正从一个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雷广群建议,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文化阵地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满足老百姓心理需求,深化文旅结合,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化。
  “此次调研让我耳目一新。”延安市政协委员牛淑贤认为,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应该鼓励学习和传承方言。此外,家风家训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目前,延安年均公开采购公共文化演出服务12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3万余场,公共文化演出覆盖了所有乡镇,电影放映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延安过大年”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红》《一条棉被》《致富果》《黄河追梦人》获评第九届省艺术节“群星奖”,安塞区正在被推荐认定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如何把握落实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延安市文旅局局长马东坡说,这几年延安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少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文化阵地被挤占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安塞区图书馆设在角落里,没有窗户无法通风,导致“馆虽设而人不常至”。
  单舒平指出,延安市政协双周协商站位高、选题好,前期调研工作实,此次建议提得准。在过去一段时间,延安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对标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问题是客观存在和不可回避的。市政府将以此为契机,扎实推动、整改落实,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蔺治斌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确保基层文化建设事事有人抓。要突出基层文化体系建设的统筹系统规划,重视农村老龄化、城镇居民多元化需求、人才配备和培养、县级文化馆建设等长远规划,发挥好文化的传承、保护、挖掘、拓展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