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提升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
  □ 蒲城县政协
  5月以来,蒲城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通过实地察看、发放问卷、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不彻底。目前还有部分干部存在“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重形式、轻效果”的思想,有的干部认为“大操大办风”是村民的事而“睁一眼闭一眼”。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情不高。
  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虽有村规民约,但也有不符村情、缺硬约束的现象存在,制度执行效果一般,仅停留在“印在纸上,挂在墙上”。
  三是移风易俗不到位。首先是“人情消费”重。借周岁、升学、乔迁等大办宴席,让群众苦不堪言,甚至有人吃低保、借债也要撑面子。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人情消费”成为群众头上的“新大山”。其次是大操大办依然盛行,部分群众因碍于情面而随大流。再次是农村大龄单身男性数量攀升不容忽视。据调查,多数村大龄单身男性数量在40人至70人不等,个别1500余人的村,大龄单身男性数量甚至超过了百人。这一问题已成为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近年来,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而利用率偏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
   意见建议
  一是要加强党建引领。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宣传、组织、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和镇(街道办)、村职责。
  二是要强化宣传。要通过广播、微信、抖音等传媒,编制标语、发出倡议书,宣传移风易俗新理念,将“孝亲敬老、守望相助、仁爱诚信、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融入群众生活。
  三是要加大投入。要将村集体收入的20%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新扩建公园、文化广场等并加强管理;要动员乡贤回馈故里;奖励遵守村规民约、向善向上好村民。
  四是要选好突破口。要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契机,开展红白事专项治理,为群众“人情消费”减负。首先是制度推动。要指导各村根据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等,制定普遍认同、切实可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办事流程,对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等明确规定。在事主门前摆放提示牌,为群众移风易俗撑腰。其次是党员引领。党员干部要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亲朋好友移风易俗。再次是发动群众。开展“万条家风进万家”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村史馆,记录村史,留住乡愁;开展读家训、讲家史活动,在村委会、街巷和住户门前设置宣传栏、文化墙、悬挂家风牌,颂扬家风家德,宣传创业增收、报效乡邻等好典型。
  五是要抓关键。首先是典型引导。要形成抓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盘棋”思想,推广移风易俗好经验。通过“县评镇、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机制,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其次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硬约束。要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用好《行政处罚法》赋予的执法权,强化监管力度;制定考核方案,建议县纪委、宣传部成立联合督察组。
  六是要夯基础。首先是要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夯实镇村两级主体责任。其次是要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吸纳网格员、乡贤、相奉头等加入乡风文明建设队伍。要通过建立公益婚介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加强社区工厂建设等措施,解决农村大龄单身男性数量增多的问题。再次是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将乡风文明建设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要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狠抓产业发展,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