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春暖南郑 慈花绽放
——南郑区慈善协会助力扶贫工作记事
   □ 实习记者 张璐 通讯员 胡运森 张新民
  南郑作为千年古县、川陕革命老区,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郑区慈善协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筹集善款4300万元,惠及群众10万余人,现有23支慈善志愿者团队、1900名慈善志愿者。全区慈善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区慈善协会先后荣获“三秦善星”“先进社会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地处大巴山北坡的南郑区,山大沟深,每逢大雨,沟河水大,严重影响附近村民出行和孩子上学安全。多年来,南郑区慈善协会坚持实施慈安桥品牌项目,有效改善了山区群众行路难状况,方便了学生上学,解决了受助地区群众生产经营及农副产品流通问题。
  截至目前,区慈善协会共投入资金1185万元,在全区22镇(办)、178村(社区)建设“慈安便民桥”237座,被当地村民誉为“致富桥”。一座座并不起眼的慈安便民桥,连接起了贫困山区的村村落落,也让当地群众的小康路越走越宽。
  扶志扶智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南郑区慈善协会把资助贫困学子项目作为慈善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11年来,区慈善协会共筹资940万元,共资助大中小贫困学生2340名,其中289名大学生,他们当中156人已毕业,106人已走上工作岗位,16人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哈工大的研究生、博士生。
  为了让老年人晚年生活得更幸福,让儿童健康成长,区慈善协会每年坚持开展“三大节日”传统项目,连续10年开展“春节送温暖”“六一送关心”“重阳节送关爱”活动,共筹资192.6万元购买慰问物品,为5500名贫困老人、少年儿童、贫困群众送去节日祝福和帮助,组织志愿者深入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为老人和儿童服务。
  此外,区慈善协会还在大河坎镇店子街社区和汉山街道办城东社区创办慈善老年大学,建立2个留守儿童之家,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让留守儿童有了温暖的家。
  在碑坝、法镇等片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后,区慈善协会主动作为,积极为灾区募集善款225万元,分别为碑坝、法镇两片区120户受灾群众安置生活,援建住房375间;向小南海、牟家坝、法镇等烟农捐款622万元,帮助恢复生产;投资130万元建设教学楼,投资110万元援建黄官福光敬老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
  慈善助医助残也是区慈善协会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区慈善协会共筹资172.8万元,为康宁精神病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购买医疗检测仪20台、救护车3辆;对168名白血病、先心病、唇腭裂等患者实施救助;南郑区红十字医疗慈善分会连续4年在高台、梁山、大河坎等镇开展“三伏贴”“妇女两癌”义诊义查;设立20万元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援助了46名生活困难及患大病的退役军人和老党员、烈士遗属,发放援助资金9万元;向120名残疾人援助轮椅各1辆,帮助他们便捷出行。
  近年来,南郑区委、区政府连续6年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省市驻区单位、爱心企业中开展了助力脱贫慈善捐赠活动,共募集善款454万元,援助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区主要领导带头下,全区139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捐赠善款162.36万元,助力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