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吃完元宵抛火把

   吃完元宵,皓月当空,家长会把一年里留下来的废旧刷把和笤帚,拿出来交给孩子。然后,孩子们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到野外田地里,燃起熊熊篝火。孩子们把刷把和笤帚在篝火里燃着,再使劲地抛向空中,一边抛一边高喊“:十五晚上抛火把,一抛一挂啦!”
  □ 张新文

  儿时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往往大雪封门,天寒地冻,屋檐下挂起了长长的冰锥。白天,母亲会把晶莹剔透的糯米放在水缸里泡;晚上,则把糯米捞到竹篮里,用绳子吊在室外的树上冻。如此反复一个礼拜,也就快到元宵节了。经过一泡一冻的糯米,再用石磨磨成元宵面,这样做出的元宵无论外观还是口感,在如今的超市里怕是找不到的。
  在我们那儿,元宵馅用的是自己家熬制的红薯糖,红薯糖的优点是融化时成呈黏稠流体状,远比如今颗粒状的甘蔗糖口感好得多。母亲不识字,她习惯把元宵包得有大有小,说元宵节图的就是团圆,元宵就像一家人,“有大有小”就是有大人也有孩子的意思。当我家第一碗元宵出锅的时候,母亲会嘱咐我给隔壁五保户孙大爷端过去,年年如此。多年来母亲的这一举动,也一直在提醒我们:善事无关大小,皆在默默凡事间。
  那时乡村落后,有广播没有电视,村民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元宵节除了吃元宵,最难忘的就是抛火把和打悠。
  吃完元宵,皓月当空,家长会把一年里留下来的废旧刷把和笤帚,拿出来交给孩子。然后,孩子们以自然村为单位,集中到野外田地里,燃起熊熊篝火。孩子们把刷把和笤帚在篝火里燃着,再使劲地抛向空中,一边抛一边高喊:“十五晚上抛火把,一抛一挂啦!”(挂啦:方言,一大沓钱)这也许与古人新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关。土地上,篝火映红了孩子们朴实纯真的笑脸;天空中,红红的火把欢快地跳跃在溶溶的月色里……
  打悠就是荡秋千,是全村老少一个都不能少的集体活动。据说,十五晚上打悠能驱邪避灾,保佑每位打悠者一年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