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构建四级网络 夯实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 延安市政协
  2020年6月,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延安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会同市人社局、就业服务处等相关部门,先后深入中国石油延安分公司、延安能化集团、子长市、安塞区等地,对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察实情、看成绩、找问题、剖原因、提建议,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协商座谈
  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延安市始终把“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为全市经济转型、追赶超越和精准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就业工作总体呈现出平稳有序、稳中有进的态势,农业大产业稳定了农村就业,工业大项目吸纳了大量城乡就业,新经济新业态激活了市场就业,“1+5”模式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业。
   一是狠抓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贫困劳动力复工复产及就业66464人,其中转移就业37127人,灵活就业、创业、农业产业就业等29337人。“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涉及就业方面的64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全市37618户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贫困家庭和12725户易地搬迁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达到100%,并保持动态清零。
  二是针对重点群体,促进充分就业。认真组织事业单位招聘工作,2019年为教育、医疗、林业、应急管理等行业单位招聘各类人才2435人。面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等人群,开展各类就业服务主题活动和专场招聘会120余场,帮助98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疫情防控期间,组织线上招聘33场,发布岗位信息3.9万个,1570人实现就业。全力保障返岗复工,组织专车输送农民工20车次337人,共帮助15.6万人顺利返岗复工。
  三是帮助企业减负,稳定就业岗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从省上争取调剂失业保险基金1.5亿元,为稳岗返还政策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实施社保助企“免减缓”政策,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已减免社保费3.5亿元,受益企业4082户31.38万人。及时拨付稳岗返还资金,让企业申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2020年5月底,已有436户企业享受到稳岗返还补贴8923.8万元,惠及职工8.43万人,中小微企业受益面大幅扩展。
  四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出台《延安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延安市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规划(2019—2025)》,提取失业保险结余1亿元,对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截至2020年6月1日,已组织能源、文旅、商贸等行业483家企业培训132期,参训人数26988人,补贴资金总额达2300万元以上。
   五是大力扶持创业,释放倍增效应。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全市认定创业孵化基地34个,入驻各类创业实体688个,认定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15个,建成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13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39个。截至2020年5月底,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03万元,扶持创业612人,带动就业1836人。
  六是健全工作机制,维护就业者权益。始终把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建立了“4321”工作机制,开展创建“无欠薪”县区活动,落实清欠工作日报告、日通报和主要领导接访督查、分管领导坐班督办制度,扎紧扎实制度篱笆,从源头上杜绝欠薪发生。截至2020年春节前,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5.2亿元,实现了“双清零”目标。
  存在问题
  虽然全市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就业领域固有的一些矛盾依然存在,新的影响因素还在不断增多,工作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全市大就业格局尚未形成。一些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落实还不到位。群众就业理念和择业观念还比较落后,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还需夯实。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市场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还不充足,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与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设置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三是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企业如旅游、餐饮等稳岗压力较大;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就业岗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重复性、流程性的简单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一些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风险不断增加。
   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充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健全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增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力量,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有专人管、有专人干,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解决小散弱的问题,增强品牌效应,形成行业性集群效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切实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享受更加便捷化、专业化、优质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二是大力拓展就业创业渠道。结合延安能源化工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业发展现状,充分挖掘资源、释放潜能、创造岗位,全方位、多层面拓展就业创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就业人群,搭建范围更广、选择更多、质量更高的就业创业平台,推动就业重点人群实现尽早就业、高水平就业和顺利创业、高质量创业。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务实选择就业岗位,大胆拥抱新兴业态,依靠苦干和闯劲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
  三是持续加大就业创业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各市、县、区将就业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配套就业资金用于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的补贴支出,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确保政策、资金、资源向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脱贫攻坚倾斜,切实发挥就业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一网通办”。推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与当地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产业融合,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自由有序流动。支持宝塔区尽快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新场地,保障求职、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坚持因地制宜,支持其他县(市)区适度扩大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促进就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