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为汉中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 —汉中市政协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
  □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12月17日,汉中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围绕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进行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数字经济、工业转型、教育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对于数字经济以及数字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组建了汉中市智慧城市建设局,汉中市云计算中心、汉中浪潮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心、汉台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等已建成投运,基本形成了一批创新和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但和省内外一些城市相比,汉中市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汉中市政协委员颜勇说,要抢抓机遇,破除制约数字经济以及数字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战略规划、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方面着手,高起点规划汉中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
  颜勇建议,产业园区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要尽快设立并运用数字技术,广泛实施“+数字”行动,为传统产业赋智、赋能,开通汉中市人文历史、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等内容为一体的“智慧汉中APP”。同时,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要加大力度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各级干部对于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的培训。
  老龄问题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截至去年底,汉中市共发展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413个,床位3244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0.2张,机构养老床位数占比达到4%。“但目前汉中市养老服务仍存在发展规划落实难、政策落地难、财政投入有限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汉中市政协委员党晓芬说。
  “居家和社区养老总体规划、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汉中市政协委员李斗认为,应结合全市实际情况,打造“医养在汉中”品牌以及“十四五”期间建设“幸福宜居名市”目标,加快推进城市适老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李斗建议,要开门问策,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城市适老化宜居环境建设和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出行更方便,在城区居民社区(含新建居住区、老旧小区)推行嵌入式的养老驿站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居家养老平台运行,用智慧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
  “要立足资源加快建设‘一心两廊一圈多点三线’的汉文化旅游目的地。”汉中市政协委员梁中效建议,建设汉风水韵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塑造“汉源天府,张骞故里”的城市形象,编制好《汉中市“十四五”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编写《汉中汉文化丛书》,实施好汉文化资源保护和张骞文化传承工程。同时,与陕西理工大学共建“两汉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使其成为汉字文化研究的学术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汉中市政协委员王玲对汉中的教育发展尤为关注,她说:“目前中心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学位严重缺额,幼儿园30人编班,缺额1043个;小学45人编班,缺额4815个;初中50人编班,缺额283个。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分布上呈东西少、南缺北弱、中间紧的现状。”
  围绕“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学校规划布点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王玲建议,要不断强化政府统筹协调、顶层设计作用,构建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时间、空间上对各类学校的宏观调控和有序建设,强化政策、用地、资金保障。同时,采取联盟、引进、合作方式优化办学结构,形成公办为主导、民办为补充的多元教育格局,从而满足人民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全市经济和教育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