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投身攻坚热土 奉献扶贫真情
——记铜川市政协驻村第一书记张小明
  □ 记者 蒋维博
  “我热切期盼自己能亲身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之中。”今年58岁的张小明是铜川市政协派驻宜君县棋盘镇马泉村第一书记,谈起投身脱贫一线的初衷,他如是说。
  来到马泉村,镇上给驻村第一书记安排有宿舍,但张小明为安下心、扎下根,选择居住在村上提供的办公室里。他说,怎么方便工作怎么来,这样可以尽快熟悉村情户情。此外,他还在村委会后面腾出一间房子,自己动手擀面条、蒸馒头,村上干部也经常到他这里“蹭饭”。
  解决村民的烦心事
  今年疫情期间,张小明大年初二就赶到村上,随即召开驻村干部和两委干部会,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带领党员干部设立村口监测站,开展疫情排查和宣传工作,对村上外来人员逐一登记监控,对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作业,确保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面对疫情,老百姓很是自觉,我很感动,他们缺少口罩和消毒液,我很着急!”这是张小明1月29日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求助信息。
  张小明的一位朋友看到这条信息后,为村上送来1000余个口罩、80公斤消毒液。随后,铜川市政协也为贫困户捐赠了口罩和相关物资,缓解了村上防疫物品短缺的问题。
  “村民的烦心事就是我工作的切入点,我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张小明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他积极争取水务部门项目资金4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水塔,铺设1800米管道,马泉村从此告别了季节性缺水难题。
  多措并举助农增收
  “我和老伴年龄大了,不种地了,在村里养猪场当饲养员,工资加分红,一年下来,比种地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姚栓虎笑呵呵地说。
  姚栓虎是马泉村的脱贫户,他所说的养猪场是新希望六和集团在马泉村的养殖产业扶贫项目,该项目采用“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N个贫困户”模式,是实现产业扶贫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在铜川市政协的帮助下,村里建设猪舍,代养育肥生猪,新希望六和集团提供猪苗、饲料、兽药、技术服务并回收成品猪,承担疫情、市场行情及环保等风险,半年出一次栏,每头生猪支付300元代养费。
  据张小明介绍,今年村生猪养殖场第一茬出栏580头,纯收入19万元,带动姚栓虎等4户贫困户就业脱贫,带动村中贫困劳动力十余人。
  正是看准生猪养殖带贫益贫良好效应,今年年初,张小明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经过多方协调考察,争取到项目资金120万元,8月份完成800头养殖圈舍扩建,达到年出栏2500头的养殖规模。目前存栏1300头,预计年底纯收益可达50万元。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是张小明最操心的事。
  马泉村四组脱贫户舒燕平家,曾因家中劳动力不足、危房等原因致贫,这几年在铜川市政协的精准帮扶下,全家搬迁到镇上的扶贫安置小区,舒燕平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张小明便把舒燕平作为“结亲戚”对象,为其在村委会安排了专职公益岗位。
  返乡后的舒燕平肯干能干,事事抢在前面,前不久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把舒燕平安排到村上工作,也是张小明的长远考虑。“年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我们现在就为他们搭好台,让他们尽快参与村上的事情,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张小明说。
  今年,马泉村8户未脱贫户经四支队伍研判和村民代表评议,于10月精准退出,全村65户贫困户已全部退出贫困系列。目前,一位村民成为党员发展对象,三位村民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