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唱响黄河流域安澜富民曲
——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综述
  □ 记者 唐冰 实习记者 马少培
  溯大河上下,每一片滩涂都是河流的赠予;觅千里黄河,自黄土高原蜿蜒南下,流经七市一区,泽被三秦大地。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黄河在陕西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国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的65%、76%和87%,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治理对陕西乃至全国十分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12月8日至9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与会人员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流域岁岁安澜聚智建言。
  突出功能加强生态保护治理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
  “黄河流域陕西境内局部地区因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退化问题依然突出,迄今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生态的脆弱性和重大灾害的风险性。”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李香菊说。
  数据显示,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占黄河流域的90%以上,而造成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沉积物——粗泥沙,主要来自1.88万平方公里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其面积仅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2.9%,但90%以上分布在我省榆林,占到黄河来沙总量的22%。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截至2019年11月,黄土高原地区陕西境内淤地坝已达34087座,累计拦泥57亿吨。
  治理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工作。省政协委员刘勤州指出,近年来,淤地坝工程建设以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为主,新建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做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榆林、延安两市丰富的淤地坝资源,进一步完善淤地坝系统配置,尽快启动实施新建淤地坝工作,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减少黄河下游河道及干流水库淤积,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治理质量。
  治理水土流失,除了建设淤地坝,让黄土高原变身农田和公园外,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植被,减少输沙量。
  “黄河90%的泥沙来源于陕晋大峡谷,治理任务艰巨。”今年7月至8月,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议题,先后在全省四个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应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优化植被结构和质量,重点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修缮病危淤地坝,固沟保塬,增加林地、草地、湿地面积,涵水于林草,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新建一批水资源和水生态一体化利用工程,蓄集洪水、补给基流,实现丰枯调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明确定位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良好的生态保护,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中央提出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肩负着探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工业贡献我省GDP总量接近40%,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省政协委员杨淼认为,陕北地区如何巩固以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治理为中心的生态保护成果,是黄河流域陕西段能源聚集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她建议,依靠陕西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实力,重点攻关排放污染物的资源循环与回收关键技术,把污染物与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实现能源开发过程污染物的近零排放。
  省政协委员陈斌表示,陕北能源工业支撑了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承担着打造我省经济新增长极的重大使命。当前,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油价低位运行等复杂因素下,陕北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应强化创新驱动,依托能源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促进能源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智能无人系统场景应用,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区域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合理,使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省政协委员毛平宇以渭南为例指出,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应加大节水、节能、资源利用、产品安全的技术改造,建立产业的精细化加工经营模式,延伸特色产业链,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同时强化各类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降低工业发展环境成本。
  量“水”而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之水是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最大刚性约束。
  “据了解,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均水资源量447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省政协委员李瑛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应加快制订水资源利用计划,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跨流域调引水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在全省推广发展节水产业,建立高效输水、排水、节水工程体系,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真正管好用好黄河水。
  省政协委员陈怡平建议,应在黄土高原实施千湖百池生态工程,将降雨就地拦截储存,一则补给地下水资源,二则满足农业灌溉。湖池工程设计需要科学分析沟道产流最大洪峰量、沟道农业与其他需水量的当量关系,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科学设计湖池数量,洪峰期可以蓄水、减少水灾,遇极端干旱年份可满足农业灌溉需求。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何统筹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省政协委员李敬喜认为,我省沿黄流域经济对能源依赖度大,能源就地转化率不高,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农业资源丰富,但产业除苹果、红枣以外,其他特色农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文化资源深厚,但旅游业发展层次低、规模小。
  他建议,应大力发展低耗能、循环利用、绿色载能等产业。关中作为粮食主产区,应通过适度规模化和节水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陕北应构建以苹果产业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的新格局,补齐区域特色产业板块。打造黄帝陵文化园区、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等一批重点文旅融合项目和沿黄公路精品旅游线路,讲好“黄河故事”陕西新篇章。
  委员们还建议,要持续关注黄土高原地区群众返贫、资源枯竭型区域转型发展等一系列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区域协调合作,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发展新格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