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那位卖“钵儿粿”的爷爷
□ 甘婷
  小时候,我远离父母在乡下居住,零食种类屈指可数,其中,就数“钵儿粿”最常见。
  钵儿粿是以瓦钵装米浆蒸制而成的一种米糕,它外形小巧可爱,味道有甜、咸两种。进村里兜售钵儿粿的小贩很多,而我最喜欢向一位老爷爷讨粿儿吃。
  老爷爷卖粿不收钱,只收米,家里种的稻米,脱了壳的最好,连壳的谷子也行,统统收。伴随着他沙哑悠长的叫喊——“大米换钵儿粿!”老爷爷慢悠悠地骑着辆破旧的单车满村子转,车尾吊着箩筐,筐里满满都是钵儿粿以及他独门秘制的酱料。他在车头挂了两个物件——布袋和竹筒,布袋装米,竹筒量米,每次能量一大海碗的米。
  老爷爷说,一竹筒米能换他四个粿,小娃娃们便呲溜一声叼着竹筒跑进家门,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抱着一竹筒米回到他面前。“乖。”老爷爷轻轻拍拍孩子的头,接过米,转手拿粿给孩子吃。还叮嘱我们吃慢点,怕噎着。
  老爷爷做的甜粿真甜,咸粿好香!
  每次“买”粿,我比别人更开心。因为老爷爷愿意让我用一竹筒米换五个粿。
  “你给我背首古诗,我多送你一个钵儿粿。”老爷爷每次都笑眯眯地跟我说。我从小就爱读书,背古诗自然不难,为了能够给老爷爷背诗“不重样”,我更是一口气翻了好几本古诗词书。
  自从结识了这位老爷爷,童年的我品味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原来,古诗词是可以换来美味的。
  那年秋天,卖粿的老爷爷去世了。我的童年也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
  长大后回想起老爷爷与他卖的钵儿粿,我常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