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进一步推进陕南产业园区建设
□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十三五”以来,陕南基本形成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园区化承载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无序发展到规范建设的根本性转变。但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定位和产业布局尚未形成与当地特色优势资源相适应的产业格局。
  二是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地导致所需工业用地指标有限,大部分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发育不足。
  三是园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维系,缺乏引入市场化资源和社会化资本的有效渠道,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与企业入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是园区现有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尤其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的关键骨干企业。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围绕陕南资源禀赋和优势主导产业,编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园区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的合理格局。优化园区布局分工和配套协作,将工作重心从引进企业、增加规模数量向重视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转变。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要素汇集。在基础设施、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人才引进、科技教育、公共服务、项目申报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在陕南共建产学研基地,培养创新型、高层次创业和技能型人才,推进更多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向陕南流动汇集,全面提升园区创新驱动能力和效率。
  三、加强配套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统筹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直供电和直供气试点,提高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生产性服务能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成立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非国有企业和国有投融资公司共同设立混合所有制投资公司或基金。
  四、以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园区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和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产业组建产业联盟,催生带动配套产业。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主动到东部沿海等地进行精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有选择性地引入绿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