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透视镜
  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一周年的日子。试点一年来,首批试点街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第二批试点即将正式启动。其后,建设力度将逐年加大,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将全市绝大多数街镇建设成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并最终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上海模式与上海标准。
  截至目前,上海市27个试点街镇建设的“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场地面积总计已超过8347平方米。其中,13个街镇配备了独立的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在试点过程中,“家庭支持服务”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实践。各专业社会组织在社区落地家属支持中心,建立家属俱乐部社群,开展家庭照料者培训和“记忆咖啡”等心灵喘息活动,逐步建立起一套丰富全面的家庭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家属们获得从照护能力到自身心理慰藉等多方位支持,认知障碍老年人也得到更好的照料。
  农村特困人员“五养模式”
  河南省周口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现有农村特困人员5.29万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必须解决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难题。近年来,周口市民政局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实施“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种社会兜底保障模式,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融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满足了农村特困老人多层次多样性医护和供养需求。
  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人照料的特困人员,按照“选准入住对象,用好医保政策,整合医疗资源,做到医养结合”的要求,利用辖区内社会办养老机构、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社会托养点,由行政村、老人、社会托养机构、老人近亲属签订协议,将特困老人的供养费用交至托养机构,由托养机构为失能、半失能和身体有慢性病的特困老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社会托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