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巍巍秦岭
  □吕峻涛
  秦岭在中国不是最高的山,却是一座伟大而神奇的山。它横亘在中国腹地,由西向东蜿蜒千里,于是中国的地理有了南北之分,气候有了南北之别,河流有了南北之差,文化有了南北之异。这正是秦岭的伟大和神奇之处。
  秦岭的主体在陕西,秦岭因古秦的威名而称秦岭。关于秦岭称谓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岭又称南山或终南山。
  秦岭由于地层断裂形成北仰南倾之势。
  秦岭北麓仰天而立,山势陡峭,河流短促,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这也使得秦岭巍峨、雄伟、浑厚、磅礴的气势和特征更加凸显。因此世人对秦岭的仰望和赞咏大多来自北麓。秦岭不仅是古老中华的天然地理标识,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在陕西特别是关中一带,人们习惯称秦岭为终南山,大概是因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终止于南山而得名。
  关中平原是因秦岭阻隔,西伯利亚寒流裹挟黄土高原的沙尘,长久弥漫而形成的渭河谷地,又称渭河平原或关中盆地。它介于秦岭和陕北高原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断陷地带。由于秦岭阻滞了亚热带洋流季风的流动,这就使得关中平原形成了暖温带季风气候,常年风调雨顺、四季鲜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加之渭河、泾河两条大河千百年来将上游的沉积物冲刷堆积至此,土地愈加肥沃,宜耕宜农,富甲一方。
  正是秦岭北麓天然屏障的庇护和滋养,才使得这片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土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龙兴之地。
  在民间传说中,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深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它不仅象征着权势与尊贵,又满载着幸运与成功。龙的这种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往往和封建皇权紧密联系,于是秦岭之巅就成为龙行天下的图腾之地,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大剧。
  翻开中国史书,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就开始于秦岭脚下的关中平原。这里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间发生的所有王朝兴替和文化激荡,不仅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风华魅力,也传承了中华文明悠久的绚丽与辉煌。
  数千年来,秦岭庇护下的这片热土,历史如绵延不断的山脊,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王朝交替、苦难与辉煌。我们无法知道,在历史的风烟中,作为背景而矗立的秦岭,究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带走了多少腥风血雨,远去了多少鼓角争鸣,又埋藏了多少悲欢离合,但历史的大势却在这里如刀留痕,永不磨灭。
  我们看到,后稷曾在这里教民稼穑,救民于饥荒,成为周始祖;姜子牙独钓南山,80岁出山辅佐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王朝;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六国,成就了大秦帝业;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才有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唐王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巅峰时代。
  我们还可以从中华传承几千年的古诗词中,找到秦岭的风姿和艺术的震撼。现存的历史记载中,描写秦岭的古诗词大约有140多首,仅唐代就留存有100余篇,其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留下了传唱千古的名句。
  走过唐大明宫的九天阊阖,李白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之中,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杜甫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饥寒义愤之中,抒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政治理想;王维在辋川的田园之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感受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白居易“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看见“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韩愈在一朝遭贬之后,忧心不能回到故乡,悲情低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祖咏应考于长安,题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崔护也在此收获了他的人面桃花和成名之作《都城南庄》,想必他俩与孟郊登科一样喜极不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牧以奔放的想象,欣赏的心态赞颂“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韦应物唱和“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李商隐却心中多有不适,登上古原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贾岛亦在累举不中的失意里,隐痛“失却终南山,惆怅满怀抱”……
  秦岭,在诗人的眼里,因人生遭遇的迥异心境不同,呈现出多样的人生世态,但同见秦岭的巍峨,却造就了中国诗词艺术的高峰,也让人们记住了那些在历史烟云之中徘徊,在悲悯孤独中低吟浅唱的千秋华章。
  有人说秦岭是中国的父亲山,但我更觉得秦岭是中华的龙之根脉,福祉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三秦大地,日新月异。如今的秦岭,不再是天下大阻,天堑秦岭已变通途。二十一世纪,陕西已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通往西南、华北、中南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以及丝绸之路和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过境通道。
  2020年,陕西境内高速公路总长将超过6300公里,穿越秦岭的西汉、西康高速如飘带缠绕;陕西“米”字形高铁规划在西成高铁建成通车之后,2019年又计划开工建设西康高铁,届时从西安到安康将在谈笑挥手之间抵达;2011年,陕西启动秦岭山区移民搬迁,将居住在秦巴深山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和贫穷困扰的240万群众搬迁易地安置,不仅使脱贫攻坚走出了坚实新路,也使秦岭的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4年起,陕西又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打通秦岭隧洞98公里,引汉江之水进入西安,从根本上缓解关中渭河沿线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将使1100多万人口受益,再一次惠泽三秦大地。如今的秦岭已经在新时代的高点之上,不仅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也增添了“当惊世界殊”的时代高度。
  站在莽莽苍苍的秦岭之上,穿越千年的瀚海烟云,我看见秦岭依然伟岸、峻拔,依然护佑着中华大地的繁荣昌盛,中华精神的崛起,依然挺起东方巨龙的中国脊梁。又似乎看见,睿智的老子还在楼观台讲授道德经,伟人毛泽东回到了陕北高原远眺秦岭,挥手豪迈地赞咏:“欲与天公试比高”。
  秦岭崴嵬,巍巍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