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强产业 稳增长 促脱贫
2019年安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之首
  本报讯(来昌荣)“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475元,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4月21日,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崔用慧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小康新时代”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还邀请了安康市水利局局长吴平、安康市林业局局长陈扬斌分别围绕水利扶贫、生态扶贫介绍了有关情况。
  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显著
  “据陕西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统计,产业扶贫累计受益20.03万户68.78万人,2019年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405元。”崔用慧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近年来,安康聚力聚焦发展“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和“蚕桑、中药材、食用菌”等传统特色产业,形成了“5+X”扶贫产业格局,主导特色产业覆盖到所有贫困村和所有产业扶持户。2019年,全市茶叶面积达100.8万亩、产量4.01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二;建成魔芋基地49.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75万亩,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47.86亿元,增长4.3%。
  “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互生共享、互利共赢’的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很受欢迎,成效非常明显。”崔用慧介绍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贫困户精准镶嵌在产业链和利益链中,目前全市共有356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2.61万户贫困户脱贫。
   肩挑背扛吃“坑塘水”成为历史
  实现饮水安全是脱贫退出的重要基础条件。目前安康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由2016年底的76.5%提高到97.6%,日供水能力达28.2万立方米,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肩挑背扛吃‘坑塘水’成为历史,使用太阳能淋浴成为农民朋友生活品质提升的真实反映,饮水安全让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吴平说,2016年以来,安康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实施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2168处,受益人口168.8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96万人,目前所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达标并通过省级核查。
  “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达标只是阶段性目标,解决好广大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吴平表示,全市水利部门将在巩固达标成果、完善管护机制、规范日常运行等方面持续加力,切实把关系民生福祉的农村供水工作抓实办好。
  让贫困人口变身“生态哨兵”
  近些年,安康全市林业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围绕“林”字做文章,努力让林区群众因“林”受益,从“林”脱贫,由“林”而富,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取得了“国土增绿、生态增效、群众增收”的多赢成效。
  据陈扬斌介绍,201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5%,是全省的1.51倍,是全国的2.83倍,实现林业综合产值206.54亿元,生态脱贫政策惠及贫困人口16.8万户56.7万人。
  让贫困人口变身“生态哨兵”。2016年以来,安康累计争取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2.1461亿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担任生态护林员19213人,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实现了部分林区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地就业,做到了林区贫困村选聘生态护林员全覆盖;各类林业工程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劳务2300余户7500余人,增加劳务收入990万元。
  安康还利用山林资源大力发展茶叶、核桃、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2019年,全市贫困村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面积208万亩,带动贫困户7.5万户26.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