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陕西自贸区成立三年创新成果丰硕
   本报讯(记者 唐冰)“三年来,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70个,其中1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4月9日,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三年来,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强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加快外向型产业聚集等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
  “将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100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在区内全面落实。”翟北秦介绍,在创新管理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由便利管理主体向便利市场主体转变,推行商务秘书和“集群注册”服务,登记办结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广“24小时自助信包箱”服务模式、“人脸识别”微警认证、全城通“港”速递服务,实现“零跑路”线上服务。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压缩至50个工作日。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府管理新机制。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专业法庭和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作用,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有效衔接,依法妥善化解贸易争端。
  在金融创新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扩展,总结形成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军民融合企业核心人员信用担保贷款”“‘长安E贷’线上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陕西自贸试验区还通过不断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办事时间、优化政务服务、主动对标国际标准经贸规则等改革探索实践,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主体经营成本,实现了区内市场主体加速聚集。截至2019年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其中企业38588户(含外资企业491户),新增注册资本7071.1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8.4亿美元)。
   加快投资领域改革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39.83%
  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实行包括“证照分离”在内的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美国康坦无害化农业总部、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等外资企业、项目相继落户自贸试验区。2019年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占全省的28.17%;实际利用外资30.78亿美元,占全省的39.83%。
  西安海关、人行西安分行、发改、商务、税务等部门围绕贸易便利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形成了“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行邮税移动支付”“‘易点天下’海外广告精准投放”“网银在线开立进口信用证”“企业云端服务自选平台”等改革成果,有力促进了贸易快速发展。2019年,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476.3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3515.75亿元)的71%。
  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180.2万吨,分别是2018年的1.7倍和1.5倍。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利用第五航权,持续加密航线航班,大力发展货运物流,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9年底,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8条,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城市;全货运航线达到27条(国内14条,国际13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中欧”“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聚集了德国博世、法国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杨凌片区设立了年度规模1500万元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专项资金,经开功能区与中国兵器集团合作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为助推我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地区)投资1.89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9%。
  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海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业全产业链,进口优质农产品,出口国内农机装备、生产设施。“以标准化助推农业发展新模式”被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科技教育领域合作方式不断拓展。建立“云端”网上自贸综合服务平台,发起成立信息丝绸之路发展联盟。在美国、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站。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依托国家“17+1”合作平台开展海外办学,为海外中国企业培养本地化专业人才。
  着力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博物馆联手打造智慧博物馆。3家外资旅行社落户自贸试验区。
  建设中医药养生双创小镇,推进中医药旅游融合发展。“医药研发共享实验室”创新成果即将在全省复制推广。与澳大利亚等国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128名全日制留学生来陕学习中医药学。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先后分两批将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不断扩大改革红利惠及范围。依据省政府出台《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从“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三个方面,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按照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在多式联运、产业转移、制度创新成果共享等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在学习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同时,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放大和分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尤其是加强与西北地区协同发展,连续两年开展自贸试验区西北地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活动,累计推介70项改革创新成果。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有效发挥创新优势,主动作为,多方施策,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贡献。”翟北秦说,通过大力实施“云签约”“云互动”,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地实施,保障疫情时期审批不停步。推行“网上办”“容缺办”“邮寄办”等业务办理方式,打造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不见面”“少见面”“见面不接触”审批模式。开通“云疫贷”融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增强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