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敬老院里“彩燕飞”孤寡老人乐开怀
——记宁强县政协委员、省百名孝亲敬老之星刘彩燕
  □记者谢昊天通讯员刘炳林黄华云
  91岁的潘红秀身体稍有不舒服,就“小燕子,小燕子”地叫个不停……老人已经习惯了“小燕子”每天给自己清洁,换衣裤或者喂汤。老人口中的“小燕子”就是宁强县政协委员、县中心敬老院干部、全省“百名孝亲敬老之星”刘彩燕。
  刘彩燕经常对老人们说:“我把你们当亲父母,女儿为爸妈做点什么都是应该的。”敬老院里有多名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的老人,把屎尿弄在裤子、被褥上是常有的事。刘彩燕刚干工作时也为此皱过眉头,但她看着老人们期盼的神情,就什么怨言都没有了。她的行动也鼓舞了全体护理人员。蒋某多年瘫痪在床,父母相继离世后,无人照顾,吃喝拉撒睡在一处,当她被接到敬老院后,其卫生状况让人不忍直视。刘彩燕手把手教护理员悉心照料,洗澡、理发、换衣服。经过一段时间悉心照料,蒋某的脸上才泛起血色,有了笑容。
  有人问刘彩燕:“这些老人跟你无亲无故,你咋做得这么好?”她笑笑说:“人都会老。我老了也需要子女的关照,我要为后代做出好样子。”
  民间有逢花甲、古稀祝寿的风俗。敬老院里这些老人,很羡慕别人过生日。院里采纳刘彩燕的建议,确定每月第二个星期四,为当月出生的老人过集体生日。她把老人们的生辰熟记于心,并写成字条张贴在公示栏里。除安排寿宴,她还组织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唱生日歌。齐桂英老人第一次过生日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个孤老婆子,想不到还会有人为我过生日,真是太幸福了!”
  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刘彩燕倡议下,敬老院于2018年成立了老年大学。她针对老人们不同特点,量身定做了适合老人的“文化食谱”,开设编织、绘画、书法、劳技等课程,并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来到院里的老人,时常会流露出“回家看看的念头”。刘彩燕带领老人们挖地种菜,开展劳动竞赛,后来,她又萌生了在院内建“思乡园”的想法,留住乡愁。一座土木结构的农家小院里,有火塘、土灶、架子床;有犁头、锄头、背篓、蓑衣、碗筷、被褥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有鸡舍、猪圈和25亩农田,与过去的农村环境一模一样。老人想家了,就到思乡园看一看,到长满庄稼的田间转一转。看见“故居”和“故土”,老人们也有了精神寄托。
  “虽然护理工作很忙、很累、很费心神,但每当看到老人这么依赖我们,心里就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刘彩燕扎根于平凡的岗位,奉献着朴实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位老人,谱写了一曲美丽的夕阳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彩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古训,也诠释了人间的真善美。